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婧

  摘 要: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项目,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但是在事业单位中,虽然也承担着社会生产服务的职能,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对于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推进,特别是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要求,加強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势在必行。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单位多方面能力都能够直观地反映在成本中,因此只有科学的成本核算,才能更好的改善事业单位的运行。本文以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介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希望能给正在执行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工作的一些公共机构提供一种思路或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管理与控制
  一、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意义
  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上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生产服务企业,因为其单位既有一般企业的特点,提供服务和商品销售,更重要的是还要承担社会职能,也就是其公益性,因此相对特殊。事实上,可以将这类的单位视为具有特殊的生产性消费特征的某种产品消费部门,但更多地要基于社会利益去衡量自身的有效性。该类型单位具有公益性,就要平抑市场价格,对市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相关经济活动通常在实际成本上需要尽量降低,这是确保单位能够在保证运营的前提下更好的承担其社会职能。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会有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这是不同于普通企业的,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这些并不能计算到成本当中。通常,为确保不损害单位的社会利益,除了国家的财政补助外,单位内部的员工还必须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增加主要利益来提高储蓄效果,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资金的运作能力。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力度,事业单位的一些内部员工通常需要具有优化财务管理内容的能力,例如内部预算管理、成本会计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大幅提高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的效率。
  二、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和控制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未得到正确认识
  由于传统观念,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工作重心一直不太对,大多数单位只关注支出层面的问题,例如材料采购、人工成本等,回到单位内部,公司内大大小小各种业务活动的支出管理却没有很好地在意。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成本管理工作会钻入一条恶性循环的死胡同,且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供其在决策时参考。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成本管理理念与市场经济大相径庭。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样的事业单位面临的成本管理压力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大。不仅如此,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在被落后的管理理念所拖累,旧的管理模式没有很高的价值不说,还会严重损害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成本信息核算不精确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单位,其内部进行的业务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复杂性较高,因此一旦工作中出现疏忽,就很有可能引起大的管理问题。同企业单位的管理部门相比,事业单位在构建成本管理系统方面的工作通常差强人意,存在很多缺陷。因为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长久以来的收支核算方式,导致一些收入、支出不能合理的进行分摊,这就导致了某些成本根本无法明确划分,结果就会导致内容并不准确,而成本核算就缺乏了一定的合理性。另外,在我国事业单位内,虽然随着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开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是这种计提方式不同于企业,相对不够精确,并且很容易造成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匹配等问题。
  (三)非生产性支出存在问题
  近来,在事业单位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非生产成本剧烈增长。客观来分析,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不断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自然会在成本上大力增加投入。与此同时,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的结果,势必会导致项目组织的数量也同步增长,也就使管理人员之类的人员成本、管理成本会增加。而且近年来,员工的其他诸如退休金养老金等增长较多,这些都是额外成本,是不得不考虑的。主观来分析,非生产成本剧烈增长也是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未在内部实施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恶果,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成本超支等问题。非生产成本的加剧,支出控制不足,结果就是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无法达到预期,就会反过来影响到单位对非生产性的投资,从而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实际建设。
  三、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成本管理意识,推动成本核算的进程
  在现阶段,考虑到事业单位内部,很多财务人员关于成本管理的理念比较薄弱,管理者应该从在单位内部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入手,全员增强成本管理的意识,在一些特定的实践过程中,将本单位的成本管理的重点从以前的费用支出管理转移,重视单位内部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成本管理,进一步细分,诸如采购成本、人员成本等各类成本,并保证这些成本的精准性,来进一步加强对业务的成本管理,同时要加强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问题。此外,相关部门必须经常性关注市场的经济需求,借此更新事业单位内部的成本管理理念。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总的来说就是要让财务人员正确认识成本管理并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二)细化基础工作内容,提升成本核算的效果
  为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落实,近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出绩效管理、评价相关规定,管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其变化,如何实现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夯实基础工作,弄清本单位成本管理现状,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优化业务资源分配。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价方面做得最多的是着眼于对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评价,只注重资金使用效率,这样的局限性很大。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 在传统意义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要将相关的社会效益成本也纳入工作中,并将各项成本进行细化,在保证成本核算全面性的同时,也能够根据不同的绩效评价目标更好的进行成本因素筛选,以达到最为合理的成本核算效果。
  (三)设立非生产性支出指标,完善成本核算的体系
  在细化基础工作的前提是,我们要认识到事业单位非生产性方面的支出问题十分突出,这一问题究其根本,是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能,这类活动的社会效益是衡量事业单位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日常成本的指标体系设立中,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不仅需要平衡经济成本和经济价值,还要注重社会效益,更要分析衡量即刻效益和长期效益。科学分析与衡量后,根据结果改变思维方式,通过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发掘自己内部业务的潜在利益,建立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体系,降低成本并增加利润,建立更适用的成本管理机制,在保证完成社会职能的前提下,更高效的使用资金。
  四、结束语
  综上,降低业务成本,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特别是绩效考核的引入,无论是政府投入,还是单位自身的投入,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在事业单位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扩大事业单位的规模,就要勇于面对多种多样的挑战。诸如放弃古老且落后的财务成本管控观念,把众多的责任和义务扛在肩头,在各个业务活动间协调财务支出,从而建立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尽量规避并且改善在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相信这样下去,在不久的未来,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会得到大的提升,从而促进社会长期向好地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兰瑞.推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加强事业成本管理[J].纳税,2019,13(36):46-47.
  [2]代宁宁.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途径研究[J].财会学习,2019(21):125-126.
  [3]邹檬.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27):27-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4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