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阶段,企业化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主要对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不同形式的事业单位其具体的职责及经费的来源等都不同,从而对事业单位内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也有所不同。作为企业化形式的事业单位自身既具备了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性质,又需要通过下级企业的收益来持续服务性质事业单位存在的经费不足的问题,因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控制或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种形式。基于此,本文通过简单概述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其必要性,对内部控制在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的措施,为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后续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主要是提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障公益性工作落实到位的职能单位,对我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效用。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内经济体制的改革,就优化改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模式而言,更加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方式逐渐被引进,对于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开展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构建完善、规范、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必要手段。只有确保内部控制的完善性,才能使事業单位管理的各项措施有效实施,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化管理形式的事业单位从主要业务活动、客户范围、财税政策等方面而言,首先是没有国家财政的专项拨款,其次是财税政策大多按照现代企业会计及税务的相关要求,最后是这种形式的事业单位逐渐失去了垄断,从经济层面来说更加偏向于“企业化”。
  当前关于企业化管理形式的事业单位相比于一般企业而言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内部控制目标存在差异性。一般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是对经营管理、法律法规、财务报告内容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化管理形式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既包括了一般企业相关的要求,还需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不断提升公益性单位的服务质量。
  其二,关于内部控制范围和主要内容上的差异性。企业化管理形式的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相比,进一步凸显出的是企业化管理形式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化,内部更加多样化,同时,对于内部控制的相应要求也进一步提高[1]。
  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内部开展企业化管理的初步目的主要是针对当前事业单位经营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的管理机制、领导机制等内容为参考依据,基于管理体系及模式深化改革的背景,促使事业单位降低运行管理的所需成本,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构建具备竞争意识的管理模式。企业化管理形式的事业单位多数其内部构成了相应的企业机制,有助于构建清晰有效的职权责任管理制,在一定程度削减了事业单位外部管理部门对运行管理工作的干涉,继而进一步对事业单位自我约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套完善且有效的运行管理、财务活动、绩效考核等相应的管控与约束制度。因而事业单位想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约束制度,防止企业化管理形式的事业单位存在经营管理层面的风险问题,则必须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通过构建相应的财务、利益等管控约束机制,保障事业单位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从而有助于事业单位实现经营发展目标[2]。
  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环境问题
  内部控制环境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有力保障,对于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而言具有管控的效用,具有领导性的作用。但就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及运行现状而言,不论是从事业单位的人力物流资源层面,还是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层面,都相继存在一些问题,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由于部分企业化管理形式的事业单位缺乏健全有效的企业化管理制度,特别是事业单位内各部门的职责职权分配机制和经营活动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性,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内容缺乏加强的规划性。其次,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控方面,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未完全形成人事招聘、绩效考核评估等机制,从而使得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合理化,使得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真正价值得不到最大化的发挥,继而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和降低。
  (二)事业单位风险评估问题
  关于事业单位风险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其一,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长期处于封闭垄断的状态,对于风险管理、评估工作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认知不到位。随着现阶段市场的逐步发展,事业单位却缺少对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视。其二,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对风险评估的能力及意识不足,所运用的风险评估方式过于单一化,以定性分析为主要评估方式主要是以文字的描述为主,对于潜藏的风险问题缺乏识别能力。其三,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开展时未建立专门的小组,对风险识别、评估缺少正确的认识和重视,甚至对于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了解不足[3]。
  (三)事业单位控制活动的问题
  控制活动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以风险评估工作的展开为基础,从而实施不同形式的管控手段。就某事业单位当前主要存在的几种形式的控制活动而言,分别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是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目前,部分事业单位所采取的预算方式多以“增量预算”方式为主,这种方式的缺点主要是由于方法的制定内容较为简单,使得预算管理的水平有所降低。“增量预算”方式主要是根据事业单位上一年度预算的相关数据再进行加减,从而形成实际预算数据,这种预算方式虽然从操作流程上而言较为精简,但是长此以往会降低事业单位相应管理工作人员的预算编制水平,造成企业化管理形式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粗放化。其二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   (四)事业单位信息沟通层面问题
  其一,多数事业单位在进行数据信息收集时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且随着网络时代数据信息的传播速度快等特征,当前事业单位与社会发展出现脱节的现象,依旧以逐层汇报的方式完成信息的传递工作,其中,事业单位与生产经营相关数据更新快无法保障其时效性,导致信息的传递性和机遇无法保持一致,从而降低了信息的使用效益。其二,由于事业单位内没有设置专门机构、专业的工作人员以及专业的信息处理技术,使得信息的呈現方式过于零散化。同时由于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导致无法从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当中分离有用的信息。其三,由于收集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只是关于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数据信息,且相应组织机构较为封闭化,使得与之相似的单位及市场环境的有关信息缺乏深入的了解。比如某事业单位由于集权程度较高,层级的分布较多,基层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传递时需要跨越六级的管理层,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层级的严密性,无法跨越六级汇报相关工作,但是事业单位基层的工作人员却是最为了解各项经营情况的。
  (五)事业单位内部监管问题
  关于企业化管理形式事业单位其内部监管主要是指内部审计相关的工作内容。其一,多数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会计、审计等实际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导致无法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相应问题。其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存在一定问题。基于业务活动开展的角度,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上级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和日常审计工作两种形式,缺少对事业单位自身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机制,从而存在“人情”的情况。其三,除却纪检监察和审计工作之外,还需要承担事业单位多项工作内容,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对于事业单位年度审计工作都无法及时落实到位。从内部经营管理角度而言,审计机构并不是由事业单位最高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使得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从而导致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出最大效用。其四,部分事业单位未构建反舞弊制度。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未授权私自占取财产以及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情况,其下属单位存在偷税等违法问题,还有其管理人员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问题[4]。
  四、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优化改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是保障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基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最先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文化、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层的想法和相应审计部门的效用等进行详细了解,在完成风险评估后,以风险为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方向,引导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和具体行为向风险思路靠拢,从而有效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决策。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缺少治理层,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决策阶段,应当根据决策机制的具体内容进行,“先民主后集中化”,从而有效提高内部控制决策的精确性、合理性。此外,在秉持“先民主后集中化”的准则时应当明确责任的具体化,对责任的内容进行逐层分配,有便于明确区分。其次,建立发展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于企业化管理形式的事业单位而言,各项的支出都需要单位自身通过经营创造,因而更新优化管理理念是确保事业单位持续性经营发挥的必要手段。事业单位从管理层到基层全体人员以经营发展为核心理念,定期开展相关的技术、管理的培训活动,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及需求制定不同阶段的战略发展规划。同时及时关注相应市场环境的变动,找准自身在市场当中服务的地位,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评估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风险,探索潜藏的发展机遇,学习相关的更具先进科学的经验及
  技术[5]。
  (二)优化更新风险评估体系
  首先,风险评估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重要流程,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环境和经营活动特征的分析,发现其中的风险点,以风险为主要导向,针对性采取有效的优化改善措施,并且落实到位监管工作。当前,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的风险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风险两种形式。其中,内部风险主要包括内部管控风险、财务运行风险等内容;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社会环境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等内容。作为企业化管理形式的事业单位,销售方面的风险也是经营风险当中极具影响的一部分,则如何改善经营风险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其次,改善更新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同时增加有效的定量评估。由于事业单位对风险评估不论是工作人员的认知,还是自身发展需求,可以借助专家和专项企业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发展需求以及市场发展要求的风险评估体系。
  (三)优化内部控制活动建设工作
  其一,是关于事业单位预算控制方面的改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是针对事业单位未来经营发展的一定阶段内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计划、管控的工作行为。关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改善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优化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意识到预算管理机制和相应法律存在的制约性,从事业单位内部各层级的工作人员、预算的规划、编制、实施及监管等所有环节、销售规划和财务规划等方面全面化的制定适合事业单位发展需求的预算管理体系。健全事业单位预算考核和评估的机制,细分化预算考核和评估的相应指标。通过评估工作的落实,明确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目标和任务;关于预算的考核,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细分预算考核的各项指标,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机制。此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信息集中化的系统,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6]。
  其二,关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规划的修改完善。改善现有规划只重视最终利益的现象,在规划中增加国家职能和提高服务水平的考核内容,确保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实现考核工作的全面化运行。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其一,事业单位改善信息沟通机制首先应当缩小沟通之间的层级。将信息处理分别按照重要信息、普通信息等形式,并且给予相应的管理权力进行信息处理的各项工作,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时效性,确保信息的传递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双向性。其二,事业单位将业务和财务实现系统的结合构成ERP系统,在此之上根据事业单位内部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提取其中重点的信息内容进一步进行整合,从而构建事业单位专项的决策支持体系,有利于实现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其三,针对事业单位的突发情况的预警制度,可以根据事业单位内部的沟通情况建立相应的APP,确保事业单位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大特殊情况时可以及时向上级管理人员汇报。其四,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当前沟通的问题,各部门之间可以建立信息传递联系的机制,达到有效协调各部门信息沟通障碍的目的,从而提高信息的沟通质量。此外,借助现代化技术改善信息沟通的方式,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背景,可以通过建立邮箱、事业单位内网等方式提升事业单位信息传递交流的
  速度。
  (五)建立有效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
  首先,改善审计部门的设置,保障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及评估开展工作。关于其管理主要由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直接负责,同时给予内部审计机构较高的权限,保障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其次,优化改善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专门和日常形式的监管。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审计部门通常在每月后的两个工作周内对事业单位的下属单位落实完成监管工作,特别对重要的流程进行审核:一是预算编制和实施的具体情况、经营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各项活动;重点专项的经营项目的管理工作。此外,合理借助审计部门的外部力量,规范科学的实现内部和外部审计工作的有效结合,最大化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管效用。最后,内部审计工作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估工作运行的关键部分。此外,落实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应当确保单位机构内部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在事业单位内部成立舞弊机制,主要针对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舞弊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惩罚。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及事业单位各项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模式是事业单位改善管理模式的趋势,然而想要保障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得到有效实施,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重要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人员应当对事业单位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健全组织结构、机制等有效措施,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从而提升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春蕾.事业单位内控报告解读[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7(22):49-50.
  [2]孙璐.加强事业单位企业化财会管理工作的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 (9):52-53.
  [3]岳连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4]王碧璇.CM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5.
  [5]周学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解读[D].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4.
  [6]邹希靖.基于风险管理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61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