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物理习题训练中的反馈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本文就习题训练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反馈机制展开讨论,并归纳促进良好反馈机制形成的基准点、观察点、激发点和激励点。
  关键词:物理习题训练 师生互动 反馈机制
  习题训练是高中物理教与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其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影响和制约。如果在训练中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学将取得更好的效果。在习题训练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内容有:一、学生获取教师授课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即时进行加工处理,并如实将自己的感受和认知情况反映出来。二、教师及时收集学生在习题训练中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训练进行调整。三、学生对调整后的信息进行处理,并继续反映出自己的情况,以供教师做出下一步调整。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实质是一种反馈过程,教师与学生组成了由两部分组成的系统,教师部分的教学行为相当于向学生部分进行输入,学生部分的学习行为则相当于系统的输出,输出结果影响着输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影响到学生,学生又影响到教师,形成了循环。可见,如果师生间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将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换言之,反馈能否顺利进行,将决定着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本文将以一道例题为例,对习题训练中的反馈机制进行讨论。
  例题: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离地面H处由静止下落,不考虑空气阻力。求小球下落了多长时间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此时小球的速度为多大。(g=10m/s)
  这是一道常见的高中物理学业水平难度的题目,考查学生对自由落体现象及其规律、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理解和简单应用,符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学业质量水平2(高中毕业生合格)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解答时,应当能够明确研究对象、明确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能够用机械能守恒公式表述机械能的转化情况;能够用运动学公式表述小球下落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对教师而言,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注意收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情况,即:认识自由落体现象;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够用运动学公式描述小球的运动;能够并表达分析小球下落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情况等。最关键的,是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围绕着相互作用与运动观念和能量观念等物理观念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书面或口头表述、解题小结等的检查,来了解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即,如果学生无法正确书写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和运动学公式,说明其未能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果学生无法将上述公式在此问题中综合应用,说明其未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所学的常见的物理模型;如果学生将解题的关键总结为“抓住动能等于重力势能这句话”,则说明其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认识尚未提升至较高层次,尚未能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质在于将情境转化为物理模型,并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
  在习题训练中,引导学生及时、如实地将自身认知情况反映出来,是形成有效反馈的必要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顾学生感受和接受情况,只求追赶进度,为了完成而完成的教法,是相对低效的。只有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有可能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概括而言,学生的真实情况不能呈现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题目本身设计不合理,如:创设的情境对学生而言完全陌生、设问的方式超出了学生的理解等;二是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或性格特征造成的,如:课堂上害怕打错而不敢发言、作业或试卷上担心犯错而不敢书写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所用题目进行必要的改编,使之既符合考查的要求又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应该创设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必要时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思维和观点、学会规范表达。
  在获取了学生的学习信息后,教师应当进行及时的调整。如,前述例题的分析中,如果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尚未理解和掌握,则可以考虑修改例题的设问方式,如:(1)下落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总的机械能如何变化?(2)当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时,距离地面多高?(3)此时,小球运动了多长时间?速度为多大?如果发现学生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答这一道题,则可以考虑提升难度,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考查,如将题目修改为: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从距离地面H=2m处以初速度v=1m/s水平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求小球下落了多长时间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此时小球的速度为多大(g=10m/s)。通过观察学生完成新题目的情况,教师可以再做进一步的调整,适时地进行辅导和提升,从而达到提高训练针对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习题训练中的反馈机制有如下几个重要节点:
  一、基准点。教师选用题目的基准应当是符合考查要求,并将题目改编为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保证达到考查所要求的水平层次,也能引导学生步步反省、逐步提高。
  二、观察点。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应包括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包括物理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情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水平、科学态度的体现等。
  三、激發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或者自觉完成课后训练,引导学生在分析和推理过程中,积极发表观点并规范表达,是促进反馈机制正常进行的重要工作。
  四、激励点。敏锐地抓住学生的认知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和考查要求,在习题训练中设置成体系的习题组,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提升,能确实有效的提升习题训练的效率,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6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