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也开始重视农业生产中的农业病害。水稻纹枯病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病害,使我国水稻产量受到了严重影响。通过对水稻纹枯病的症状、成因和感染周期的解析,制定了相关的水稻纹枯病的治理办法。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研究
  由立枯丝核菌所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目前,多应用化学药剂进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但因为受到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化学防治处于两难的地位。近年来,国家应用生物防治的技术,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向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及成因
  (一)水稻纹枯病的症状
  水稻在生长中,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病变,在水稻进行抽穗前发生病变的概率更大,多在叶鞘和叶片上发生,也会在茎叶和穗部发生。由开始的绿色小斑点发展成为浅褐色椭圆形斑点。在湿度较低的情况下,病斑的外部呈现深褐色,中间的部位为灰白色。在病斑的面积扩大时,会将小面积的病斑聚集成不规则形状的斑点。病斑的颜色也会随之从原来的绿色变成褐色,在病斑扩大后会向着水稻的根部进行发展,将根部受到感染的部分变成黑色,从而导致根茎坏死,造成水稻枯萎。
  (二)水稻纹枯病的成因
  栽培、气候生长以及菌源基数等会引发这种疾病,在进行栽培时,对肥料的使用情况、灌溉情况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在进行施肥后,加快了水稻的生长,使得植株过密,进而加大了植株之间的湿度,降低了水稻内部氧气含量,减少了其他元素的吸收,最终导致水稻的抵抗能力下降,增加了细菌滋生的可能。因为这种疾病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更加容易产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因为温度湿度增加,也就增加了这种病菌的发生率。还会因为在大量菌核的地方,使得水稻生长的阶段就感染上这类病菌。
  (三)水稻纹枯病的侵染循环
  这类病菌可以越冬,会将菌核依附在土地杂草等载体上。在进行水稻收割时,带有菌核的植物等一些载体就进入了地下,从而导致了在进行水稻种植时疾病发生。在进行水稻的孕育时,病菌就开始了植株间的扩展,经过病斑和菌核的多次侵染,导致发生疾病的范围不断加大。
  二、生物防治研究
  (一)拮抗微生物
  应用拮抗细菌生物进行对植物病变的防治工作,在植物病害的研究领域显得十分活跃,并展现出了应用前景。通过引用拮抗细菌,将其应用到病原体中进行生物防治,这种方式经济有效,还没有副作用。
  (二)利用基因工程防治
  不但可将拮抗菌直接应用到稻田中,还可以应用到水稻抗性的培育上。利用拮抗菌对病原体抑制因子的转化,从而得到纹枯病的转基因抗原体。将转基因抗原体转化到水稻中,使转基因植株产生钝化毒素的胞外蛋白,便可以起到对水稻纹枯病抗性作用。大量的拮抗菌被筛选出来,但是对这些拮抗菌的生防机理还没有做到明确的了解,故而要想将所筛选出来的大量拮抗菌运用到对水稻抗性的育种上,就要加快对其生防机理的研究。
  (三)生物制剂
  利用次生代谢物质制成生物制剂。三木脂素可以对水稻瘟病起到减少的作用,可以对水稻纹枯病起到抑制发展的作用。一种盾结构的毒素被经过研究后,制成了生物杀菌剂,有效地减少了水稻纹枯病发生。粗毒素以及其代谢产物能抑制菌丝生长和减少菌核,成为对控制水稻紋枯病的理想药物,从而取代了农药。而用嘧菌酯进行制造的生物杀菌剂,不仅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进行了降低,还对水稻的产量有所提高。
  (四)稻鸭共养模式
  在稻田里进行鸭子的养殖,不仅起到了除虫、除草的作用,还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减轻。在水稻容易发病期,进行鸭子养殖的区域和常规区域相比,发现进行鸭子养殖区域的发病率偏低于常规区域的发病率。因为鸭子在田间游荡时,使得泥被涂抹到了水稻的茎部,对水稻起到了保护作用,所以减少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因为进行鸭子的养殖还能有效地对田区除虫除草,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三、生物防治中的问题
  (一)微生物防治的筛选问题
  微生物在进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时,是具有一定的成效的,但是在进行筛选拮抗微生物就会显得十分繁琐,并且具有盲目性,从而浪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且工作的效率过低。如果可以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对微生物的分离和筛选,便可以对筛选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防治效果问题
  因为田区和年度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生物防治效果的不稳定。在进行生物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时,经常会出现技术不成熟、不稳定的问题。生物防菌的防治效果会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制衡,若这些原因对病原菌产生有利的影响,就会导致拮抗菌无法在植株上发育,不能更好地发挥防治的效果。所以在对拮抗菌进行筛选时,要与田间防治的效果相结合,在进行研究。
  (三)基因工程问题
  应用转基因技术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抗病水稻被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现在人类对食品安全的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起到了更多的重视,为此,要对转基因食品与人体安全进行探讨。
  (四)稻鸭共养模式问题
  稻鸭共养模式虽然在水稻纹枯病防治方面有一定的进展,但只是在试验田方面表现出的防治效果,在进行实际田间应用时并不稳定。在稻鸭共养模式中出现的抑制水稻纹枯病的原因尚不明确,并且没有相关的观点论证这一现象。为此,要利用稻鸭共养的模式来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在进项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困难,需要再进行研究。
  四、结束语
  对水稻纹枯病采取生物防治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为研究工作者们提供了新的方向,并针对问题进行了相应方案的制定,为以后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也越来越重视生物防治工作,并且对生物防治工作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以后的生物防治工作一定会在农业生产防病虫害方向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薇,杨超,邹剑锋,宋娟.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05):512-516.
  [2]陈刘军.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和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D].南京农业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8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