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稻稻曲病的生物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稻曲病是水稻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水稻生产具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过去,由于水稻种植方式较为传统,稻曲病发病率整体较低,水稻种植户对稻曲病的关注并不高,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稻杂交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导致水稻稻曲病发病率呈现出升高趋势,这也引起了农业技术部门和广大水稻种植户的重视。这样的背景下,为实现对水稻稻曲病的有效防控,本文将针对该病害的生物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生物防治
睢宁县有肥沃耕地155万亩,小麦面积11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53万亩,总产量稳定在9亿公斤以上。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也是睢宁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搞好水稻生产对确保睢宁县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生产过程中,对病害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稻曲病作为水稻常见病害,一般品种均有发病,穗发病率一般在1%~5%。睢宁县传统稻曲病防控,主要采取化学手段进行防治,即通过化学农药施用,控制稻曲病的发展与危害。在当今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低毒绿色生物农药推广使用呼声高涨,因此,探索水稻稻曲病生物防治的有效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水稻稻曲病的危害特征
水稻稻曲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的绿核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稻曲病主要危害部位为水稻穗部,染病水稻的稻粒会产生大量菌丝,并导致稻粒部位膨胀,外观上表现为黑绿色、墨绿色,因此,也被称为伪黑穗病或绿黑穗病。水稻稻曲病在气温12~36℃间均可发病,一般气温24~32℃时最适宜病菌发育,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我国很多水稻产区气温变化为稻曲病病菌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促使稻曲病发作概率上升。水稻感染稻曲病后,染病稻穗生长出的孢子在风雨影响下脱落,随后进入土壤中,或附着于种子的厚垣孢子上,在冬季可进入休眠状态越冬,春季水稻萌芽、孕穗、开花等多个阶段,都可以侵入植株,造成感染。一般抽穗扬花期如遇到降雨和低温天气容易造成发病率升高,抽穗期较晚的品种更容易发病。同时,过量施肥也是导致稻曲病高发的一个诱因。连作地块由于种植缺少足够的间隔,容易出现大面积发病。如稻曲病控制不当,很容易造成水稻减产,影响水稻品质,降低种植生产收益。此外,水稻稻曲病的危害并不局限于水稻作物,其所产生的毒素,对于人体和牲畜也会产生威胁,给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二、水稻稻曲病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
1.应用水稻基因改良技术防治稻曲病
我国在水稻种植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时期时代,先民就已经开始对野生水稻进行人工种植和驯化。在漫长的水稻种植过程中,人们逐渐对水稻品种进行了改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满足社会发展及人口增加对于粮食的需求。在当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通过基因改良技术,优化水稻基因结构,提升水稻抗病害能力已经成为水稻病害防治的重要趋势。基因改良技术的应用在水稻稻曲病防治中可以发挥出积极的应用价值与效果。实践应用中,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对当前水稻的主要品种进行稻曲病抗性对比,选择其中抗性较强,发病率较低的主要品种,进行基因分析,明确抗病品种的基因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展水稻育种工作,培育高抗病性的水稻转基因品种,提高水稻对稻曲病病菌的免疫力,降低水稻感染稻曲病病菌的概率,达到稻曲病及其他水稻常见病害有效防控的目的。
2.应用微生物技术防治稻曲病
我国近年来在微生物领域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微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类型和生物资源,微生物技术也在很多生产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价值。水稻稻曲病作为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对其的防治过程中,可以利用微生物技术,来实现对稻曲病病菌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睢宁县近年来逐步加大微生物防治试点应用,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应用的微生物技术主要可分为三类。其一是细菌类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细菌作为生防细菌,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向土壤或植株上喷施生防细菌发酵液,以生防细菌繁殖、定植及对营养物质的抢夺,使稻曲病病菌的生长、发育条件恶化,进而有效抑制稻曲病病菌繁衍发展,限制其发病条件,达到控制病害发生的目的。其二是真菌类微生物防治,主要通过利用木霉菌属真菌对稻曲病病菌进行抑制。木霉菌属真菌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可以对稻曲病病菌产生拮抗作用,并能够促进水稻生长,提升水稻免疫力。同时从木霉菌属真菌中提纯出的胶囊毒素,还能够对稻曲病病菌及其孢子进行有效抑制和灭杀,进而对稻曲病的发病率及发病范围进行有效控制。其三是放线菌类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放线菌类微生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抗生素对稻曲病病菌进行有效防治,同时放线菌类微生物的应用,还能够合理控制水稻生产中人工抗生素的滥用。
3.利用生物农药杀菌剂防治稻曲病
在以往水稻生产中,多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害防治,但化学农药本身具有环境生态危害性,用量控制不当易导致残留,还可能影响水稻加工产品的安全性。生物农药杀菌剂是基于生物科研成果而开发出的新型无公害防治药剂,其主要通过微生物相互抑制作用的发挥,在不产生化学危害的情况下,制约有害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并尽可能达到抑制和杀死有害微生物的目的。生物农药杀菌剂的加工,可以将抗菌微生物与抗生素类药物配合使用,同时发挥抗菌提高作物免疫力的作用。目前一些生物农药杀菌剂已经在水稻稻曲病防治中得到应用,并发挥出了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如枯草芽孢杆菌水剂就可以在水稻生育后期发挥较好的抗菌防病作用。蛋白类激发子制剂的应用,则可以有效激活水稻植株自身的免疫能力,强化水稻植株抗病性,进而实现对水稻稻曲病危害的有效防控。从长远角度来看,生物农药杀菌剂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病害防治的环境代价,以其取代化学农药,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结束语
水稻稻曲病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可以通过极低的环境代价,达到理想的病害防控效果。同时,通过生物防治手段强化水稻抗病能力,还有助于水稻品种的优化,这对于降低水稻种植和管理成本,保证水稻品质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焦全爱.南部县水稻稻曲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7(8):56-58.
[2]赵立科.稻瘟灵复配剂防治水稻穗期病害效果的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8(13):69.
作者简介:郭春峰(1989-),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江苏省睢寧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副站长,助理农艺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5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