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水稻叶尖枯病的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水稻叶尖枯病又称水稻叶尖白枯病,在水稻的生长中会严重损害水稻的叶部,影响水稻植株的正常发育,水稻叶尖枯病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在我国很多水稻粮食产区都有水稻叶尖枯病的发生,在水稻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者要高度重视水稻叶尖枯病,掌握水稻叶尖枯病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以及发病的条件和传播途径,此次来针对性的进行科学防治,本文针对水稻叶尖枯病的防治进行系统分析,为我国的水稻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
  一、水稻叶尖枯病的病症及发病规律
  水稻叶尖枯病的发病主要损害水稻的叶部,开始主要侵害水稻的叶尖部,随着病症的加重会逐步沿着叶缘或中部向下扩展,形成条斑。水稻叶尖枯病的病斑最开始的墨绿色,随后变为灰褐色,随着病症的加重最终变为枯白,并且在病健交界处有褐色条纹,病部易纵裂破碎,叶尖易破裂成麻丝状。后期病斑组织里有内生或半内生的黑色小颗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最终导致水稻叶片枯死,极大的影响水稻谷粒的生长和发育。而且也会伤害稻谷,稻谷壳上形成边缘深褐色斑点后,中间部位呈灰褐色病斑,成为秕谷。水稻叶尖枯病在本质上是感染真菌,通过分生孢子附着在水稻的叶片上。水稻叶尖枯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可以通过带菌的杂草传播,病菌孢子也能通过风雨传播,从水稻叶片渗入,在水稻的拨节期到孕稻期尤为明显,在水稻的灌浆期是水稻叶尖枯病发病的高发期。水稻叶尖枯病的发病条件。
  水稻叶尖枯病的发病条件和自然气候也有很大关系,低温多雨、以及多台风的天气有利于水稻叶尖枯病的传播和扩散,往往暴雨过后会对水稻的叶片带来巨大损伤,容易滋生病菌,病损附着在受伤的叶片上导致水稻叶尖枯病的发生。另外在水稻的肥料管理中,施加过多的氮肥,增施硅肥发病轻。分蘖后期不及时晒田,积水多,发病重。田间密度大,发病重。同时氮肥施加的过晚也容易增加水稻叶尖枯病的患病风险。在水稻分分蘖期内,水稻田间积水过多或者水稻植株的密度过大都会给水稻叶尖枯病创造有利条件。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水稻的培养中25~28℃最容易产生水稻叶尖枯病,菌丝生长温限10~35℃,最适22~25℃,分生孢子形成溫限15~30℃,最适25℃,孢子萌发温限10~35℃,最适30℃。
  二、水稻叶尖枯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水稻叶尖枯病的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水稻植株的病叶和病稻种颖壳内越冬。残留在水稻田中的病残体、病稻种与寄生在无芒稗、西来稗、双穗雀稗、狗尾草、李氏禾等禾本科杂草上的病菌是水稻叶尖枯病的主要来源。另外还有很多水稻的品种本身带有病菌,主要在水稻的拔节期至孕穗期发病,随着水稻的不断成熟,水稻叶尖枯病也会不断扩散,到水稻的灌浆期还是逐步稳定。通过对水稻种植经验的总结,水稻叶尖枯病常常发生于杂交水稻的培育当中,同时稻蓟马猖獗的区域也会增加水稻叶尖枯病感染风险,在长期灌深水、栽插密度过大的地区水稻的叶尖枯病发病都比较严重。
  三、水稻叶尖枯病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1、科学选种和育种
  水稻叶尖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种子的科学培育入手,要在种植的过程中科学选育良种,种植水稻抗性高的品种,选择抗病品种,药剂浸种,增强水稻抗病能力,在播种之前要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可以通过科学浸种和晒种的工作,水稻种子在播种前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25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禾枯灵超微粉剂250倍液,浸种24小时。来杀除种子当中所附着的病菌,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防范水稻叶尖枯病的发生。选用抗病水稻品种。栽培不可过密。增施有机肥和硅肥,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适时烤田、适度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降低田间湿度。
  2、科学落实田间水肥管理
  在水稻的田间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水肥管理工作,科学施加肥料,为了提升水稻的品质可以施加有机肥料,同时增施磷、钾肥和硅肥,保证土壤养分充足,在水稻的田间管理中要进行科学晒田,保证田间水分合理适中,在抽穗期田间的水分不能过多,以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选用抗病水稻品种。栽培不可过密。增施有机肥和硅肥,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适时烤田、适度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降低田间湿度。
  3、利用药物防治
  针对水稻叶尖枯病的防治具体可以利用多菌灵胶悬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以及多菌灵胶悬剂等进行治疗,以此提升治疗效果。以水稻破口抽穗到齐穗期,病丛率达30%以上时,亩用40%禾枯灵超微粉剂50~75克,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40毫升,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60~75克,对水60千克喷雾。
  综上所述,针对水稻叶尖枯病的防治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坚持科学的栽培原则,掌握现代的水稻栽培技术,监测水稻田间的长势,悉心做好田间的水肥管理工作,以此来提升田间水稻的抗病性,克服水稻叶尖枯病的影响。
  (作者单位:156330黑龙江省二道河农场第五管理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6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