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建构主义的生物核心知识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机进入式教学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其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多维认知与理解。文章对《DNA的复制》随机进入式教学进行反思,提出了避免“建构主义口号化,优质教学稀罕化”的对策: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而导。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中生物 核心知识 优质教学 随机进入式教学
  近20年来,建构主义理论是持续最久、影响最广的教育理论,将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促成新课改实施“理论”到“行为”的转变,致力建构更优质的教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形成建构的能力,促进高中生物优质教学的常态化。教师应从选择适切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开始,关注学生主动建构的活動与过程,绝非单一地关注学生知识量的累计。
  一、随机进入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多维认知与理解
  随机进入式教学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其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核心知识课堂,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随机进入式教学对知识理解的呈现,看似分散,实际上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满足了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核心目的——“培养人”的需求。特别是,建构主义知识观指出,学生并非“白纸”状态进入课堂,且不同学生对同样事物的认知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于是,教学要从“有效”走向“优质”,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促成学生建构知识的互帮互学,实现共同提高与发展。
  二、基于建构主义设计生物核心概念优质教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正好回答了“优质教学是什么”的问题,指明教师不应专教书,而是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自由思考中真正地理解、掌握知识。由此可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与“随机进入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多维认知与理解不谋而合,验证了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设计优质教学的可行性。于是,笔者结合《DNA的复制》的章节内容设计随机进入式教学,具体如下:
  1. 设计思想
  接触“DNA的复制”章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够使亲代的性状于子代中表现出来, 但并不知道DNA分子起遗传作用的根本缘由是什么。《DNA的复制》章节的核心知识为《DNA复制》,重点为DNA复制的条件、过程以及特点,难点为DNA复制的过程。于是,笔者决定采取随机进入式教学,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多样化学习,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拥有的不同理解,促使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最终形成共识。
  2.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已学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旨在为学生指明“故”之所在,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温故”——回顾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使亲代的性状于子代中表现出来,同时也会使学生的脑海中生成疑问。于是,笔者抓住学生疑惑的契机,提出“DNA分子起遗传作用的缘由是什么?”这一问题,为学生指明了《DNA的复制》章节学习的目标方向。
  环节二:引导学习,明确目标
  借助已学习的两个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搜索已有知识体系,激活了学生学习“DNA”相关知识的经验。因此,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促成学生水到渠成地认知学习总目标——“DNA复制的条件、过程以及特征”。为了避免建构主义沦为“包装”,教师围绕教学总目标设计六个子问题,如图2所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图2,有助于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确《DNA的复制》章节的总目标,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进入”的方向,满足了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落实“随机进入式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环节三:随机进入,自主探索
  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随机进入“六个子问题”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生物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相对深入的自主探索,并倡导学生提出“问题串”,如图3所示。基于此,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尝试解决图3中的问题,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DNA复制”的初步建构,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索未能解决的问题,并巧妙地设计以“未解决问题”为主题的协作学习。
  环节四:协作学习,达成共识
  针对图2与图3,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尤其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交流和讨论”并非局限于一知半解甚至毫无头绪的问题,而是要对已形成初步建构的知识与未形成建构的知识进行交流与讨论,促使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不断地重新建构,进一步解决相关问题。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非“座上宾”,而是要深入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进行适时的指导与点拨,调控学生交流、讨论的方向,把握课堂的节奏与进度,保障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质量。
  环节五:多维回顾,效果评价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优化,应关注所设置的“子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子问题”内容与教学总目标是否不谋而合?提出问题能否促成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重新建构知识?同时,对总目标完成度的有效推断应从“真实的解决问题”与“班级的评价标准”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由此可见,为了促成师生关系观、学生学习观、知识能力观以及价值取向观的发展,应加强学习评价的设计与落实,要求学生围绕自我学习能力、协作学习所做出共享以及是否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最终形成客观、真实的评价,为进一步努力指明方向。   三、优质教学需要高阶运用建构主义
  不能体现思维过程的学习不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有意义的学习又如何实现优质教学的目标?更遑论优质教学常态化。然而,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常常存在着教师“反辅为主”的情况,部分课堂教学虽设计了“讨论”“探究”以及“评价”等高阶建构活动,但有时会沦为“包装”,并未实实在在地实施。有部分教师打着“节约课堂时间”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减少甚至截掉了高阶思维的学习环节,过大的课容量、过多的问题与环节,提高了学生应接不暇、无法深入思考的概率,不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更遑论不断重新建构知识。由此可见,开展随机进入式教学,要注重给学生“钥匙”,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并逐步领悟知识真谛。
  优质教学要求教师要因时而变,树立建构主义师生关系观,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班级每一位学生甄选适切的教學思路,设计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案。而针对《DNA的复制》章节进行施教时,选择“随机进入式教学”这一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能够使不同学生通过不同路径、不同方式进入同一内容的学习,同时随机进入式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目的性,使学生针对“同一内容”进行不同目的的学习,甚至通过多次“进入”达到对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掌握。
  面对《DNA的复制》章节时,教师可依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进行整合,如探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时,以“孟德尔遗传规律是什么?”“假说演绎法是什么?”“细胞分裂的方式有哪些?”“DNA分子的结构是什么?”等为素材,引导学生推测DNA复制的其他方式,思考验证的方法,进而逐步建构知识,理解“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情境中灵活应用的能力。对于复杂又多变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的确不容易,但教学中,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多次“进入”统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目的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促使学生学习走向深入,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促使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关注知识”到“知识与思维并重”的转化,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的教学实践,能促成新一轮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落实,实现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的优质教学。但是,就长远考虑来讲,优质教学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致的追求,尤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优质教学万不能仅仅停留于“形式”,而是要注重建构主义理论的高阶应用达成优质教学的本质,也就是说,要让优质教学完成“神往”到“神似”再到“达成”的跨越,让优质教学变“稀罕化”为“常态化”,让建构主义理论不再是炫彩夺目的“包装”,而是真真切切的教学新常态。
  参考文献
  [1] 施桂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生物优质教学研究以核心知识的课堂教学为例[D].江苏师范大学,2016.
  [2] 刘小梅,张忠华,胡刚.基于当代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一课时)为例[ J].中学生物教学,2017(02):6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