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得以落实,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课堂,更是高效率的课堂。
  【关键词】生物核心素养  种群特征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146
   下面以“种群的数量特征”为例,具体谈谈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设计。先将学生根据性别、性格和学习生物的能力均分为8组,组内合作实现合作探究的能力;为每一组准备一个装了等量大豆的玻璃罐,并且数好每个罐子里的大豆数量,为科学探究准备实践材料;准备一段湖南鼠灾爆发及原因分析的视频,学生通过网络等手段调查的我国的人口结构及美媒评论人口问题的文章,为社会责任培养作准备。
   一、摆实事,爱生命
   通过学习生物,学生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复杂、神奇、高效、协调等特性,一定会领悟到生命活动和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由此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学生会了解到“和谐”的重要性,会对生物生活的环境(无机的和有机的)更加敬畏,适者能生存、不适者即淘汰是自然选择,只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让生物和环境和谐“相处”,社会也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新课导入时,播放洞庭湖鼠灾视频:洞庭湖鼠患,严重威胁湖南省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田鼠啃过的地方,庄稼就像用收割机收割了一样!”专家认为,干旱、生态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东方田鼠数量剧增,而且田鼠的天敌猫头鹰、老鹰等数量急劇减少也是原因之一,特别是湖南人开始热衷吃蛇后,蛇的数量急剧下降,失去天敌的田鼠大量繁殖,终成祸患。通过分析视频资料,不难得出,鼠灾的发生与生物多样性降低和天敌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对人类打破平衡的惩罚。继续联系近年来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如雾霾、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都是稳态被破坏后,人类尝到的“恶果”。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动态平衡的体系,使学生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
   二、借新闻,唤责任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社会息息相关,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讨论,用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判断事物,培养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乐于传播生物学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关系国家的社会、经济利益,树立建设祖国与家乡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种群的结构年龄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用学生课前上网收集的信息分析我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并引用2016年12月7日美媒评论文章——《人口结构将给中国带来问题  劳动力或大幅减少》,摘取其中一段:人口老龄化提速,未富先老;少子化日趋严重,未富先少。到2030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2.388亿;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是日本、埃及、德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口总和,达到3.488亿。我们已进入了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国家、身边的大事小情都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提供权威、客观、真实、全面的新闻报道来了解、认知。通过学生收集的新闻,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年龄结构和各年龄段的性比率;通过美媒评论文章,能够给学生一个更加震撼的场面——中国人口老龄化提速,劳动力将缺失。一段新闻,一组醒目的数据,一张年龄结构图,会引发学生思虑良多,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又应该做点什么呢?引发学生对二胎政策的思考,争做二胎政策的理解者、支持者和宣传者。
   三、设情境,提能力
   生物课程的性质,决定了生物学科的能力表现。生物学科能力表现的内涵主要包括: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对生物科学过程与方法的理解能力、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调查能力、健康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而生物学科的关键能力时生物学科能力表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对象的特殊性、实验探究过程的鲜明特征以及探究原理的生物特色,都带有生物生命想象的标识。因此,可以把实验探究能力作为关键能力之首。
   老鼠种群数量的测定方法——标志重捕法,用准备的罐子里的大豆代替老鼠,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同样的罐子,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测算出“老鼠”的种群数量,组间竞赛看哪组数量最接近实际值。各组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最后教师公布标准答案,最快最接近的组评为冠军,由冠军介绍方法——标志重捕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究兴趣。通过创设的“老鼠”种群的数量测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理解种群数量测定的方法——标志重捕法;通过各个学习小组最后所得的数据的比较,理解实验误差的存在;通过倾听优胜组的报告,强化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求平均值。通过此情境,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肌瘤与讨论的能力。并且整堂课的讨论与实验都由小组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建模型,归理性
   生物课堂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切实有效地关注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的观点对所学的问题进行辩论,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比率和年龄结构。这些特征都与数量有关联,要指导学生构建模型图。
   理性思维是在形象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主要指逻辑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特别是系统思维是理性思维的最高级。以种群的数量特征为核心,建立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图,培养综合性的系统思维;种群的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各个特征之间相互影响有机统一,培养统一性的系统思维;外界环境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相反种群数量也会反过来环境,最终使生物与环境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培养生物与环境最佳性的系统思维。
   实践证明:只有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课堂,更是魅力课堂的展现。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在关注核心素养的课堂上,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时间,思维也更加活跃,从课后的练习完成情况看,对知识的掌握也比以前扎实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5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