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部的课程改革任务中,把制定学生核心素养提到了首要位置。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课改,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育人效果的导向作用,本文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例,探索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037
一、引言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的十项任务,第一项就是“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里,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四个要素,三个维度,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见右图)。
纵观近几年浙江省的高中地理学考选考试卷,无不渗透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如2017年4月的学考选考试卷中,选择题的第3题,给出四幅地貌景观图,分别是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风力沉积地貌(沙丘)、流水沉积地貌(冲积平原)和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刃脊等),让学生判断哪些地貌景观主要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这种题型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的思想、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因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下面,笔者以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例”,来探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导入:设疑,你对家乡的印象。
活动一:请找出适合的词语来描述自己的家乡,写在纸片上。
学生:山清水秀、水天一色……
教师:归纳展示
(设计意图:用一片绿色的树叶,把描述家乡的词语展示出来,让学生拥有家乡绿水青山的自豪感。)
活动二:一次特殊的周末作业(开课前的一次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必修二书本P.86页,寻找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挑一典型拍照,照片以班级+姓名+具体环境问题形式命名,以班级为单位上交。)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
教师:展示学生作业(九宫格图),让相关学生说出照片所反映的环境问题。
学生:植被破坏、大气污染、垃圾污染……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活动三:情景模拟——博物馆里的对话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博物馆介绍
材料二:博物馆里濒危物种展示
(上接第37页)
学生:情景模拟(祖孙三代的对话,从爷爷到孙子,对话中反映了当地物种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模拟祖孙三代人的对话,向学生渗透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思想方法,去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教师:从祖孙三代的对话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又共同反映了当地还存在着什么环境问题?
学生:物种减少……
教师:归纳展示
活动四:小组合作,探讨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学生:合作探究,组长记录,完毕后上交成果。
教师:展示成果并归纳小结。
1. 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得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 环境问题的成因:
(承转)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型,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较好地体现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去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磐安中学 322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1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