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区域地理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地理学科知识背景构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对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升华。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认知方法,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素养的核心,也是地理学科教学育人的核心。因此,在初中世界区域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认知为基本方法让人地协调这一育人主线贯穿始末。文中对“澳大利亚”教学实践从教学背景、过程、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初步尝试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区域地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25-01
一、教学背景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核心,贯穿中学地理教材。所谓人地协调观,即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因此,可通过区域认知基本方法在世界区域地理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
澳大利亚作为东半球的主要国家之一,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有关澳大利亚基本地理环境的认知,涉及自然地理环境与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牧羊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都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关。因此,通过“澳大利亚”教学实践,让学生掌握区域认知的基本方法,感受澳大利亚因地制宜适应、改造、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牧羊业,反思人类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利用和改造行为的利弊,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导引,直观激趣
兴趣作为求知的主要驱动力,通过自制短视频《走近澳大利亚》创设直观画面,以激发学生对新课程兴趣。同时提问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学习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这样既调动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也可以建立区域认知的基本方法体系。
环节二:板图绘制,基本认知
通过绘图,学生可掌握澳大利亚版图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两部分组成;重要纬线的绘制和濒临海洋的标注可推动学生思考澳大利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总结澳大利亚地理位置特点,解答澳大利亚动植物独特性原因。设计绘图、读图、析图的系列活动让学生探求地理位置独特性与动植物的珍稀特有之间的关系,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澳大利亚是否所有动植物都珍稀特有?”承转过渡引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探讨。
环节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以“澳大利亚为什么能够牧养如此众多的绵羊且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如此数量的绵羊要良好的繁殖、生存下去,应如何进行牧羊业布局?”设问,使学生结合国土面积与人口,得出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好牧羊;根据放养绵羊数量及羊毛出口量得出牧羊业机械化程度高、高度商品化。
环节四:小组探究,素养升华
通过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总结澳大利亚地形地势、气候、水源、人口等地理环境要素的特征;结合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探究澳大利亚牧羊业布局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澳大利亚牧羊业布局过程中因地制宜方法的应用,从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角度出发总结和反思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利弊,为学生形成人地协调理念做铺垫。
三、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环节的思考都直接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感受澳大利亚因地制宜适应、改造、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智慧中初步认知人地协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探究中反思人类改造与利用行为的利弊,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课堂整体气氛活跃,小组探究积极深入,但环节四中学生理解澳大利亚牧羊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地制宜方法的应用时课堂反应明显变慢,部分学生存在理解不到位现象。通过假设“如果澳大利亚牧羊业仅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任意发展,会给生态产生哪些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影响,同时加深人地协调观重要性的认知。
教学设计前后多次修改,目的在于使区域认知、人地理协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更深入的渗透,也为后期世界区域地理教学开展做出借鉴指导。通过总结得出几点反思:
反思一:如何钻研教材,挖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教材包含了完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结合教学充分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本身所要体现的主要学科素养,寓学科素养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地理教材内容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撑,但教材编写时,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由于学习情境控制,课堂的生成捕捉不及时。因此,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实际,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图文材料,增强课堂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本节教材内容提纲挈领,点到为止。但教师须在备课环节中要始终将学科素养主线贯穿其中,将纲领性内容充实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引导学生以逐级递进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应用区域认知基本方法,树立人地协调观。
反思二: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活动中进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可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绘图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根据教材内容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就决定了绘图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比如本课教学中,通过对澳大利亚版图的绘制和重要纬线、濒临海洋的标注,学生可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总结地理位置独特性,解释动植物的特有珍稀。
反思三:如何在其他世界區域地理教学中发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区域地理学是以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为基础,研究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区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地关系,寻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本节课中,澳大利亚的区域地理位置是形成独特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基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形成特有珍稀的动植物,并通过因地制宜产生的发达牧羊业。澳大利亚牧羊业发达是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范例。因此,以世界区域地理为载体的教学实践归根结底是通过区域认知研究人地关系,为学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形成人地协调观作现实铺垫。
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区域地理强调对区域地理位置的判读。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而某一特定区域的地理要素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处于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因此,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基本过程即确定地理位置、分析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评价人地关系,最后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侯强(1993.6-),男,籍贯陕西陇县,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任教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及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