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基本价值,是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和生物学基本观点,提升科学素养。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自身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对人类的生存、健康、发展来说必不可少。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形成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物;核心素养;意义;方法
  我国正在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被置于这一改革的基础地位。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也将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是近一段时期内的研究热点。梳理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价值和基本任务需要予以重视。
  一、核心素养的意义与生物教学
  近年来,核心素养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内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改变。中学生物学课程,应该也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营养”:让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经历知而识之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认知和合作共处;内化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可以迁移运用于生存和发展;生态学思想可以迁移到生活中的平等合作、和谐共处;系统论思想、进化思想可迁移为对开放交流、发展、改变的深刻认同。
  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基本价值,是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和生物学基本观点,提升科学素养。要让学生建立生物学核心概念,以达成对生命的理解;要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索的实践,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生物学思想、方法,建立对生物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形成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精神,为学生未来在个人生活与社会参与时奠定素养基础。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主要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而生物课堂教学的文本蓝图则是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做融合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二、对融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基本认识
  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生物学学科的核心任务,包括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具体而言,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而科学探究过程又是科学思维展现出来的平台;社会责任意识则是在形成以上三者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渗透的。这四个方面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时,综合表现出来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融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必须强调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得以发展。
  生物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结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活动设计应当对应完成一定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评价也应当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衡量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线索,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串成一条线,即这三者应当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具体而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导向,教学过程又是目标实现的平台,教学评价则起反馈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和教师能动教学。
  三、核心素养下的生物教学方法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变
  核心素养下的生物教学设计,从之前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为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方面的要求,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适应改革的要求,不能被动的接受,要主动学习与理解核心素养的要求,充分认识到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树立生命观念,能够运用这些观念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证据和逻辑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和论证;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合作精神,善于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或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具有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时,能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主动宣传引导,愿意承担抵制毒品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社会责任,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认识和实践的基础。
  (二)在教学中生命观念的体现
  七年级上册的《致同学们》已经点明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第一单元第一节的《生物的特征》中,就是从生命观念方面出发阐释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基本特征,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物,并在初中生物四本教材中详尽解释了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重要的生理过程、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一系列过程,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体现。比如,制订“植物茎的输导作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外,重点还要结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认识生命教育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观察与比较、归纳与分类、区分事实与观点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并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还应当有意识地将学习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而引导学生感悟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探究实验贯穿于整套教材。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等,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不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并指导学生通过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对照实验的思路,很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社会责任在教学中的体现。教材中有关注自身健康,抵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关爱病人,爱护植物、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圈等,无不体现学生应承担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责任。这个责任不是无限扩大,而是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这样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有相应的变化,无不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
   四、基于核心素养生物课的评价标准
   (一)目标的预设和达成
   基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达成预设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关注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
  以往教师们都非常重视概念,不分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等,有时甚至关注的不是概念,而是具体的事实。要从这个情况转变到关注学科核心概念,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概念。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跨学科概念对学生形成核心素养非常重要。
   (三)教学活动关注探究与实践
  探究和实践有什么关系呢?探究主要是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关于自然界现象的一种解释;而实践要解决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实践育人是教育部明确提出的一个要求,而实践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科学教育在重视探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
   (四)教学方式关注激疑生惑
  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等,仅释疑解惑远远不夠,必须要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然后分析、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要关注评价的育人功能
  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关注评价的育人功能,通过评价去育人,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仅关注他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要关注他在情感方面、观念方面、思维方面的表现。
  生物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还要扩展到课外,将教材中的知识实践化。可以通过建立生物兴趣小组的形式逐步发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在生物教学中的价值,让学生们感受生物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国飞,张莹,冯虹.核心素养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6(3):5-9
  [2]杨新,张君.谈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74-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9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