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建设与知识拓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高考改革使得历史课程教育目标从传统的“知识为本”转向“素养育化”,历史教学模式从“填鸭式单向传授”转向“自主探究”。从根本上讲,新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以及逻辑构建,更加鼓励学生基于历史观的角度进行独立思考,所设计的题目也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因此,学生历史学习的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合理的课程资源构建以及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能力,成为一个重点课题。文章以这一问题为出发点,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历史 课程资源建设 知识拓展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考试形式、内容以及题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但是,受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并未得到提升,这使得历史学习面临诸多困难。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根据新高考改革的趋势,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以及知识拓展,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教育的环境改变,必须从教、学、做合一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的方法,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本文以陶行知理念为指导,探究基于知识迁移应用以及实践需求的高中历史课程建设方案。
  一、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建设的策略
  1.充分利用本土历史地理资源
  新课改对高中历史的考核更倾向于学生对材料的掌控以及迁移应用能力,题目更具开放性。而此前,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逻辑训练以及历史实践,对历史理念、历史理解方式以及历史学习模式含糊不清,影响了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历史课程的理解,需要从生活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体验式历史资源挖掘”,实现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
  历史无处不在,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历史地理资源,构建全新的本土历史数据库,通过本土历史数据信息与历史课本信息的结合,让学生树立逻辑化的历史观。以安徽地区为例,教师在讲授《科举制度的发展》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充分结合安徽本土历史资源,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一千多年的科举历史中,安徽省产生了大量的状元、进士,这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安徽境内更是流传着“书声喧两市,一镇四状元”的美谈。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这一资源,加深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联系安徽省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环境,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探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会产生更多的状元。并制作课件,向同学展示。
  第二,鼓励学生向周围的状元后裔、自己家族的人员询问自己所在地区的科举制度以及科举人物的传说,了解科举的兴亡,讨论科举的产生及其对个人的影响。
  第三,联系生活,让学生探究历朝历代科举制度的共性以及个性,并要求学生自主寻找本地区科举制度的文献书籍,参观本地区的科举遗址等。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历史观,分析科举制的利弊。
  最后,教师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构建历史资料库,进行保存。通过每次课程资料的积累,增强历史教学的本土性。
  2.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给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在新课改背景下,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高中历史资料的归纳、整合、分类、传播,对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高中历史资源的构建,教师、学生可以通过慕课、翻转课堂、大数据互动等,对所学内容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核心点,按照类别,形成网络学习库。这种做法对于资料的搜索、调度,以及提高学生的归类能力和探索能力至关重要。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构建历史资源库:
  第一步,教师收集与法家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比如,申不害变法、慎到改革等,剪辑成简短的类比式视频,对比法家法、术、势三者之间的思想,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整理三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步,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与商鞅变法有关的慕课、网络期刊论文等,学生自己主动阅读,加深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以及历史结果的理解。并鼓励学生撰写主要内容表格,上传数据库,集中展示和讨论。
  第三步,在网络数据资源与课程内容的对比展示中,让学生分析网络资源与课本内容存在的差距,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理解唯物史观的具体内涵。
  第四步,对本节课的所有资源去粗取精,保存在网络数据库中,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知识拓展策略
  1.基于实证的知识拓展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实证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这也是高中学生历史知识拓展的重要思路。经过多次课堂实践,笔者认为,历史实证可以根据本地区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基于项目化探究的实证。这种实证方式通过布置历史任务,让学生确定课题、查阅资料、类比分析,找到课本内容以及资料中的合理与不合理内容,做好“考据”工作。比如,在学习《宋明理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项目化课题“关于王阳明心学思想是不是唯心主义的实证探究”。让学生收集与王阳明思想、王阳明著作相关的资料,对课本中所提出的“王阳明属于唯心主义”进行质疑或者证明。在这种证明学习中,学生加深了对唯心主义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王阳明思想的理解。
  第二,基于访谈式实证。这一实证方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向家长、专家了解他们所描述的“口述历史”,探究课本内容的真实性,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三大改造》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访谈,了解当时的真实场景,从多角度探究课本中所阐述的内容是否属实。通过对访谈的整理以及与课本内容的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2.基于课外阅读的知识拓展
  新高考改革后,历史考试更注重考查学生对资料的理解和挖掘能力。而大部分的资料主要源于国内外学者的著作,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费孝通的《江村经济》等。对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书籍资料,深入理解课本内容的前因后果。比如,在学习《启蒙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卢梭、康德、叔本华、黑格尔等哲学家的简化版著作,或是为学生提供更多与课本介绍的思想相关的语录,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艰深晦涩的启蒙思想时,就不会很吃力。
  三、结语
  新高考改革的开放性使历史教学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为了应对高考改革的变化,教师也应彻底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历史资源,让历史变得更有趣、更丰富、更具有内涵。同时,让历史教学更倾向于实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本文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历史资料构建以及知识拓展的方案,希望能够为此后的历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少莲.高中历史线上教学整体推进的思考与实践[ 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5):69-71.
  [2]陈晓婷,魏献策.高中历史教学中影像史料的分類与甄别[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4):88-89.
  [3]叶健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 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64-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