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环境下的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新环境下我国信息化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大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也随之需要进行创新,从较高的平台起步来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为了使得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依据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新特征,急需对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上的方法以及内容等展开改革,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提升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环境;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力已逐渐成为当代新环境下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市场中各大企业在人才聘请上对其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1]。所以,高校作为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要首当其冲地适应和满足当前形势,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来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
  在高校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也是他们面对的计算机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教授和培育学生们拥有特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且拥有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承载着这一重要责任的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教学的重点方面是要培育大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与运用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专业中的基础知识。伴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会源源不断诞生新的计算机软件和系统,大学生也要拥有正确运用这些软件的技能。由此,就对各大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上存在的不足
  (一)教材过于陈旧和不规范
  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伴随着我国计算机科技的进步和普及而开设的,在此课程开设的这么多年里,我国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发展飞速,但很多高校采用的教材还是过去的旧版本,教材的选择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课堂上的实际教学情况和现实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很多大学生在上课之后也不明白计算机CPU的型号与分类[2]。
  (二)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当前,各大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运用的大多都是多媒体技术教学,此教学方式改进了过去板书教学的方式,承载的教学信息更多,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和生动,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演示[3]。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采用的还是填鸭式的教学,过于偏重讲授理论知识,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比较困难。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在关注自己的讲课,很少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并且因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割,致使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数天之后才进行实践教学,学生通常在这时已经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忘记了大半。
  (三)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距较大
  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对的大一新生目前大部分都是00后。这些00后的学生基本上都对计算机非常了解,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但是也不乏还有一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少,也不是很了解。此时,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还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就更容易导致学生们学习水平差距的加大,由此使得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降低[4]。除此之外,不同的专业对于计算机的需求也不同,比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表示以及储存的技能,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则需要拥有运用计算机进行图片绘制或者声音处理的技术等。
  二、新环境下的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及时更新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指导依据,由于我国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潮流,选择合适的教材促使教学的先进性。计算机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必须是符合社会发展形势的,拥有了合适的教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划分专业的分类计算机教学
  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面向的是各种专业的大学生,而专业上的不同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常见的通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之外,还必须学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计算机技术。但各大高校在设定具体的教学大纲时,没有依据专业上的不同进行区分,一些即便是区分了,也只是简单的在文理科上的区分,由此就致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容易忽视计算机技术对于不同专业上的不同用途。比如,信息技术与信息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时适量地增设关于多媒体制作上的计算机知识;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对其进行教学时可以适量地增设计算机辅助设计上的技术知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对其进行教学时,可以增设关于图片制作与处理方面的计算机知识;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对其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增设数字音乐制作以及合成方面的计算机知识等。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之后的选修以及自学此方面的计算机技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此,也更好地在具体专业教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选择科学考试方式
  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利用计算机展开无纸化考试本就是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考查过程,使得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过程解决真实的問题,从而达到检验学生们计算机文化基础能力的效果。采用日常检测和期末考试结合的方式,检验学生们日常学习效果,能够起到良好的学习作用,可以更及时和更全面地判断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日常检测的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在比例划分上各占50%。日常检测可以针对每阶段的教学内容展开上机测试,比如计算机表格处理、PPT制作以及网络运用等方面展开测试。在期末课程完成时,再展开最后综合性的考试检验学生本学年的学习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促使着我们要不断地扩展研究,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和内容,充分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谭利.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J].数字化用户,2017,23(42):167.
  [2]张翠萍.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2017,(15):270.
  [3]陈佳,杨秋慧.TPACK带给高校教师教学改革的启发——以梧州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6,26(6):8085.
  [4]裴霞.基于应用型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文汇,2015,(29):59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9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