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一些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几年来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不少儿童出现各中问题,比如,心理缺“疏”, 学习缺“导”, 安全缺“护” 亲情缺“慰”, 生活缺“助”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以上的心理问题呢?
  关键词: 1、留守儿童 2、心理问题  3、导致原因
  近几年来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所谓留守儿童是指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新疆也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内地不少农民工到新疆打工谋生,自然也出现了不少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在我们日常管理中也非常明显,新疆富蕴县也存在类似问题。
  尽管不少留守儿童在艰苦的环境中独立自主,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從全国情况看,留守儿童成长中“五缺”现象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缺“疏”
  人的心理和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心理和行模式。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1]因为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一旦有了烦恼与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或者不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至于学校,则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受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影响,出现固执、偏激、缺乏活力、心理老化等问题。
  二、学习缺“导”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在思想与品行上缺少正确的引导、教导,导致这一群体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较差。据社会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游,成绩优秀的较少。此外,他们也极易染上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价值观上易发生偏差,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多。社会学家分析认为,留守儿童学习缺“导”,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位。由于多数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或其他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平时对他们重养轻教,在精神和道德上关注、引导的少,学习上也无法给予有效的督促、帮助和辅导。
  三、安全缺“护”
  留守儿童在安全方面存在三大隐患:一方面是由于留守孩子家庭父母外出,代管家长监护不到位,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其受到烧伤、烫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另一方面是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监护而容易遭受各种人身侵害;再次是留守女童被人猥亵、强奸、诱骗的现象尤为严重。
  四、亲情缺“慰”
  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聚少离多,见面少时间短,沟通方式单一,缺少亲情呵护。据某省共青团委抽样调查,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平时主要靠电话和写信交流,而且通话时间很短,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他们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
  五、生活缺“助”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照顾,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缺科学喂养。一些农村留守婴儿因为父母外出得不到足够时间的母乳喂养,其长辈又受经济条件所限,只能购买低价劣质的奶粉喂养小孩,使得留守婴儿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二缺营养饮食。有的留守儿童家庭生活艰难,甚至有时温饱都得不到保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以上的心理问题呢?
  一是 监护的“盲区”。
  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尤为严重,差不多占到留守儿童总人数的75%,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
  二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
  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我们知道,教育要想到一辈子长远的规划,要从小扎根,杜绝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就好了。[4]
  三是社会环境存在“雷区”。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需要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关爱,是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新疆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2].周婷婷,澎湃新闻网,2015年10月12
  [3].南方都市报 2015年10月13
  [4].作者姓名,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3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0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