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探究文本阅读教学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有效性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教师探寻的重要课题之一。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一线教师在文本教学中被要求始终遵循生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新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这对学生阅读表达能力提升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学思想,重视教材文本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教学方法以有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核心素养;有效教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从应试思想出发,比较关注学生浅层次学习的认知水平,而忽略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思维与情感的融合,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不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将教材文本作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载体,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手段,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构建。
  一、通过预习作业,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预习是学生初步接触课文的学习,在教学备课环节,教师要能够充分研读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情,给学生布置恰当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下能充分地自主预习,这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表现和积极参与课堂回答教师问题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本知识信息,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技能,可以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科学设计导学案,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比如,针对部编版教材更加偏重于学生识字量的提升这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文本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材内容布置预习作业,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科普小文时,教师可以基于课文中的科学知识,遵循生本理念在导学案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导学案设计中,重点将生字词纳入到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范围,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主掌握“咱、答”等15个生字认读,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同时,在课前预习时,还要求学生在自主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理解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这样,在有效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基础知识。
  二、注重诵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及想象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充分诵读中整体感知和体悟文本内涵,在培养语感的同时要能够受到文本情感熏陶。”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诵读教学,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感与陶冶学生情操有重要意义。作为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中低年级选文语言精美、结构巧妙的特点,传授诵读技巧,在逐步提升学生语感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深刻情感,在针对性地反复诵读中不仅掌握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教学精读课文《燕子》与《荷花》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多种角度设计引发学生想象感悟画面之美,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笼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朗读想象,而是借助生活化情境和多媒体技术辅助丰富画面,让学生在既有认知经历和优美插图中理解文字,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充满情感的朗读,以此点燃和渲染画面,架起情感与形象之间的有效桥梁。以《荷花》的第2段教学片段展示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作者看到了荷花有哪三种样子?谁能读一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可能对感情的把握不太到位,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将自己想象成荷花,体会荷花的心情。在学生动作与表情的指导中,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在情绪饱满的状态下流露出自然感情,这样,充满生命力的荷花画面就深入学生脑海,学生接触到的文字就能触及心灵,富有生命力。
  三、强化鉴赏训练,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教材无非就是例子。”在培育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理解叶圣陶先生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明确语文教材与阅读方法技巧之间的关系,从教材文本资源出发挖掘其中的语文鉴赏因素,在拓展与延伸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鉴赏训练。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由于教材选文质兼美,基于阅读文章的内容透过文本语言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主旨,体会作者情感,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特点,传授阅读技巧,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
  比如,在学习《守株待兔》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和现实意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地分析引到学生感受和理解寓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聚焦文本阅读,然后抓住其中较多的语言“空白点”,让学生在故事情境的补充想象中丰富“种田人”形象,然后补充课外资料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找到“种田人”错误的根源,抓住其中的“走”字分析,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语言特点,并能够理解抓到兔子仅仅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又如,在教学《纸的发明》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说一说纸的制作过程,并对比文本介绍,说一说同伴说得与书本上写的造纸术制作过程哪个更清楚细致,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把过程说清楚”的范例;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文本段落结构的感知中学习谋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的,如通过分析第四段的三句话,在层层递进分析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尝试找到其他段落中是否也是依据这一特点叙述的,并尝试用思维导图梳理,为学生后续学习概括段意内容,奠定基础。
  四、拓展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新课改的背景下,仅仅依靠课堂的有限时间远远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内化和举一反三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本所学知识开展恰当的阅读训练能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查漏补缺。而恰当的阅读训练能有效实现学生读写统一,丰富的阅读训练形式能有效提升阅读能力,还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实现读写能力的有效提升。
  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训练学生词语及口语表达,积累好词佳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句子仿写赛,在美读与仿写中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師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对话对象,引导学生在仿写中提升自我语言能力的有效构建。又如,针对《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学习,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既有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研读教材,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修辞用法,教师可以布置课外阅读训练,在课内外文章的鉴赏分析中掌握阅读技巧和文本知识,针对好词佳句引导学生仿写练习,这样,在阅读训练与仿写练习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预习环节、课堂环节和拓展延伸环节着手,通过预习作业布置,文本诵读训练,阅读鉴赏分析和读写结合拓展,在多样阅读教学手段的创新中实现语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拓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钰清.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交际,2018,(14):154.
  [2]林水金.强化生本阅读构建语文核心素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7,(05):50+52.
  [3]刘世辉,贺勇芬.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7,(04):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6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