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影响,而且抑制了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及传承工作。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和解决,需结合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来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中存在的非遗传承人呈断层趋势、重视申报轻视保护、非遗传承人现有认定制度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对策,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推动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及传承工作,而且还可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推动非遗传承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0)2-0106-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武和萍.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分析[J].天工,2020(2):106-107.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而传承人是实现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媒介,因此做好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开始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工作给予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期更好地推动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传承工作,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的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此时,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建设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教育传承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发扬,进而有效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中常见的问题
  (一)非遗传承人呈断层趋势
  随着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对传统文化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遗弃经典的传统文化,从而导致老年传承人被后人逐渐遗忘。由于大多数民间传统工艺缺乏可观的经济价值,不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导致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和传承。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非遗中的传统医药类逐渐被现代医疗器械所替代,从而导致其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喜欢快节奏的生活,所接触的信息逐渐增多,加之视野更加开阔,进而对传统生活方式产生了排斥的态度,导致他们放弃了对传统民间工艺和文化艺术的传承,进而使非遗传承人呈现出断层趋势,不利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二)重视申报,轻视保护
  如今,各级地方政府、科研单位甚至某些高等院校对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却忽视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通常情况下,部分学者或单位管理者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产生了比较大的偏差,思想意识有待提升。在非遗项目申报成功后,缺乏科学、合理的保护與传承机制,非遗人保护与传承机制中所涉及的很多指标都无法满足要求,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被列入到申报项目中的传承人并未获得与书面描述相匹配的价值和地位。
  二、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对策
  (一)对非遗传承人开展科学管理
  构建非遗传承人名录体系后,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各级非遗传承人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对非遗传承人开展科学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遗传承人是主要的传承者,但是现有的传承人年龄比较大,非遗项目难免会出现“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问题,此时就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来开展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借助现代采录技术,来实现对非遗传承人的记录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制作纪录片,构建传承人档案,并进行公开传播。
  2.对非遗传承人实施动态管理
  国家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做好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的绩效考核工作,并结合授徒传艺、传承活动、收集资料等方面来开展绩效考核,这样不仅可以确保非遗传承人更好地履行义务,而且还可以对欠作为或不作为的非遗传承人亮“红牌”,甚至可以取消其非遗传承人的资格。
  3.搭建非遗展示平台,做好非遗文化保护和宣传工作
  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传统节日特点来构建非遗交流平台,在节日到来时可以邀请各界人士进行讲座或者组织非遗传承人展示自身的技艺,这样不仅可以确保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二)完善科学的保障机制
  1.资助扶持的保障
  在进行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过程中,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扶持办法和措施,通过多渠道来对资金进行筹措,构建非遗传承人保护基金会。在对非遗传承人扶持和资助过程中,各省都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措施,以确保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
  2.政策法规的保障
  在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建立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要完善知识产权法,这样不仅可以维护传播者、原创者的合法利益,而且还可以保护好他们的权益,例如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标准,细化其具体操作流程,以免所收集的民间艺术品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对生产性的非遗项目,也需要确保其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落实;在公开展示、展览民间文化艺术作品过程中,也要按照国家标准给予艺术家经济补偿;在传承材料采购、场所规划用地或供应方面也需要给予应有的帮扶等。同时,还需要构建非遗传承人权益保护机制,只有具备法律法规的保障,才能够确保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传承。
  (三)健全非遗传承人认定制度
  1.科学、合理的确定非遗传承人数量
  在进行非遗传承人数量认定的过程中,要对非遗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尽可能引导和鼓励年轻人拜师学艺,这样既可以扩大非遗传承人数量,还可以实现对非遗项目的传承。   2.认定程序多渠道化
  在非遗传承人认定过程中,要尽可能突破传统的他人推荐和个人申请相结合的认定机制,作为当地的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非遗传承人的寻找和挖掘力度,并协助他们进行申请,同时还需要引导和鼓励更多民众参与到非遗传承人的推荐之中,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并委派专人进行调查和登记,以确保非遗传承人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非遗传承人评定对象要倡导多元化,既要涉及集体认定,又要引入个人认定,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多元化的非遗传承人或传承群体。
  3.完善非遗传承人认定标准
  通常情况下,认定标准是确定非遗传承人是否满足标准的主要考量指标,直接决定传承人认定数量。要想提高非遗传承人认定数量,就需要适当的放宽认定标准,不断扩大非遗传承人候选范围,并给予他们必要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同时还需要给予他们充足的拜师学艺时间,给予特定的认定标准,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技艺精湛的、优秀的非遗传承人。
  (四)科学开展非遗传承人教育工作
  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大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力度,并通过开展非遗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等方式来获取一定的成效。然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要求非遗传承人不仅要热爱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对青少年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教育工作,促使他们成为非遗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这些对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传承机制建设而言至关重要。
  在非遗传承人教育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正确的教育传承理念,了解和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非遗传承人教育水平。为了确保非遗传承人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以文化传承为主,摒弃单一的技艺传授。
  第二,重视文化精神的传承。文化精神不仅是非遗传承的魂魄,而且也是滋养和孕育非遗传承人的关键。
  第三,避免灌输式、强迫式的教育,要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兴趣,才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
  第四,根据非遗传承人的特点来为其选取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材,以确保非遗传承人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可以使非遗传承人具备高雅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和质朴的道德操守,从而有效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综合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比较重要的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为了实现非物質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就需要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及传承工作,从对非遗传承人开展科学管理、完善科学的保障机制、健全非遗传承人认定制度、科学开展非遗传承人教育工作等方面来推动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传承机制的建设工作,进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
  参考文献:
  [1]陈瑶.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思考:以东莞非遗保护工作为例[J].文艺生活(下旬),2019,5(6):193-194.
  [2]杨卓玮.关于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思考[J].流行色,2019,11(2):75-76.
  [3]李琼.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思考[J].卷宗,2019,7(21):123-124.
  [4]刘光平.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思考[J].牡丹,2017,8(15):90-91.
  [作者简介]
  武和萍,生于1977年3月,女,汉族,云南腾冲人,本科学历,腾冲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保护馆员,研究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单位]
  腾冲市文化馆
  (编辑:温子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0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