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方针也不断得到完善。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其良好的抽象能力与解题思路。可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不应单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需要重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有效引导教学模式的优势,最后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以期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8-0046-02
  引 言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逻辑思维的关键学科,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基础。但是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且主要是以单方面教学为主,这也会潜移默化地弱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加大力度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让其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改正。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的有效引导,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必要性
  1.由数学学科的特征决定
  数学是一门源自自然科学的科目,其本身就能系统处理生活中各种现象和问题,并以这样的方式促进人们高效地认识并改造世界。数学是学生学习道路上重要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与其他的科目如化学、物理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决定了学生的逻辑能力与思维水平。但是,数学学科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吃力,因此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引导,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2]。
  2.由学生所处的阶段决定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心智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对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这也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相反,对于已经熟悉的知识与结构,学生同样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且课堂上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3.由压力与动力之间的关系决定
  从压力与动力的关系来分析,我们都知道,适当的压力会产生动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小升初压力,同时数学学科的知识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就算掌握基本的原理也会受到一些迷惑性条件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细节,以从容面对各种问题。可见,學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存在巨大的压力,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将学习的压力转换为学习的动力,只有实现二者的转化,才能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有效引导教学模式的优势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引导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堂上强化学生参与积极性,与传统一问一答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区别,前者更侧重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有效转变师生在课堂上角色比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同时,学生在课堂主人翁意识的引导下,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且与教师进行高效互动。这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双方高效配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逐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2.引导学生思考,避免经验学习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以“填鸭式”教学为主,阻碍了学生思考,使其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固化了思维。但是在有效引导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带领学生观察相关现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指导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说明与解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直接获取教师的经验,避免了经验学习的弊端。有效引导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间,能让学生在达成目标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教学目标简洁,深化教育改革
  实际上,有效引导教学模式是由传统教学模式改良而来,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让针对性的教学目的实现过程化,使其不再局限于以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此同时,有效引导教学目标更为明确,但是这一目标的设定主要服务于教学活动,并非最终目的,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改良之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正因为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教学活动才能更严谨、紧凑,从而有效改进教学体制。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因此学习难度较大。加上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导致其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3]。可见,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并选取具有趣味性的话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教学时,笔者结合了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科学引入新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熟悉感,进一步降低了学习难度。
  以教学“四边形”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以长方形进行导入,让学生分析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理解正方形实际上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方形,从而对正方形建立初步的认识。接着笔者应用了教具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形象,以此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并让学生自主观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通常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有效引导策略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保证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形成良好的逻辑能力,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此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与数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点解答此类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最终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
  以教学“分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结合了有效引导策略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分析相关知识点,并深化学生对分数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然后,给学生设计了与分数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分析各种例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起到降低学习难度的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因而可能无法理解所学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作用有效引导学生学习,逐步帮助其厘清学习的思路,并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如此既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又能起到监督与引导的作用[4]。小学生并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思考问题时可能比较片面,教师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之后帮助其总结,如此也能让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以教学“三角形”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先是给学生讲解了基础的三角形知识,之后出示各种三角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帮助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如此能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有系统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三角形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四边形的知识,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潜移默化地幫助学生巩固新旧知识。
  4.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是学生成长与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与学习均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结合课堂提问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逐渐发散学生的思维,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教学“三角形边长特征”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各小组用5根长度不同的木棍组建三角形,之后应用该长度对木棍命名,如木棍为3cm则命名为3cm木棍。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及总结成果,从而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特征,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此,学生在直观思维的启发与引导下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突出了有效引导的教育价值。
  结 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潘晓静.把握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的三个时机[J].内蒙古教育,2015(17):57.
  刘月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6(01):61-62.
  李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分析[J].甘肃教育,2017(17):103.
  马淑芬.有效引导,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神州(上旬刊),2017(08):137.
  作者简介:赵勇(1984.5—),女,甘肃临洮人,小学二级教师,2012年获得“临洮县县级优秀教师”称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8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