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根据现代学生的身心特点及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及的有关理念,教师应改“单一化”的教学方案,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案,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学行为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提高提问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课程改革为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随着《小学生学会提问研究成果推广》的实施,我们的课堂出现了绿意盎然的生机。笔者看到,在数学课堂上一只只高举的小手,犹如钻出泥土的小草的脑袋,犹如春日拔节的嫩嫩的幼笋……学生敢提问了、爱提问了。然而,在欣喜之余,冷静思考,笔者又感到了丝丝缺憾,学生敢提问、爱提问,并不等于会提问、创新问。大多数学生提问的质量还不高,提问的深度也不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也是笔者的课题研究重点观察对象,每每听到他们提出的问题,总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一、研究的主要原因
自笔者在班级实施提问课题的研究之后,刘毅同学很热情,也很好奇,总是能积极地提出问题。但他提出的问题数量很多,质量却不高,有时还会惹来同学哄堂大笑。笔者把他提出的问题归为两类:
(一)人云亦云地问
他常常会有从众心理,别人刚提过一个问题,他也会复述这个问题,或者把这个问题换一种叙述的方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缺乏深度地问
平时,他也能根据学习主题提出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质量平平,缺乏思维的深度。
刘毅同学的提问现状,有其独特的个性,也能折射出班级的共性。尤其是他人云亦云、缺乏深度的提问现象较为典型、普遍,反映出我班部分学生的提问状况和提问水平。因此,把他作为典型样本进行研究,有助于笔者在下一阶段调整课题研究思路,更好地激发这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创新思考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如何营造绿色课堂,在一片片心灵的原野上松土、开掘、点化播撒阳光?如何让刘毅及更多学生逐步学会提问,成为勤思考、善提问、会发现的主动学习者呢?围绕这样的问题,笔者制订了如下目标:
浅层次目标:通过对个案的指导,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其从“不会问”到“会提问”。
高层次目标:通过对个案的指导,培养其优良的思维品质,引导其从“会提问”逐步向“会研究”发展,培养其用一双“数学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学会倾听中掌握提问技巧
在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初级阶段,笔者通过课外朋友式的闲聊、课中暗示性的语言、课后评价引导等方式,向同学们提要求。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倾听教师、同学的提问,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的重点,不随意打断别人的思路,并独立开动脑筋,正确提问,不人云亦云,克服浮躁之气、不轻率下结论。
(一)在课题揭示时倾听提问,学会提问的技巧
课题是课的灵魂,抓住“题眼”提问是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教学“垂线认识”“认识平行线”等课,笔者都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课题揭示时提问。当学生问出各种问题后,笔者提问:这些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你认为哪些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呢?刘毅同学,你能不能说一说?经常这样问一问、评一评,刘毅渐渐领悟了提问的技巧,学会了“抓住题眼”,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二)在讨论问题时倾听发言,提出自己的质疑
教师要让学生在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展开思与思的碰撞,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总是有意识地问一问:刘毅,你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想法吗?对于这种方法,你怎么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刘毅也能用独特的目光思考问题、提出质疑。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围绕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大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不是,理由是对折后两旁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有的却认为是,理由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一刀,就能将两个图形完全重合。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双方各不相让。这时刘毅熬不住了,他说:我提醒大家看书本上的概念,轴对称图形必须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图形能完全重合的,而平行四边形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抓住契机,我表扬刘毅说: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你就能从中发现问题,学会正确思考。看来学会倾听是很重要的呀!在我的指导和训练下,刘毅逐步学会了在课题揭示处问、在阅读文本中问、在讨论问题中质疑。这仅是学会提问的初步。我又继续引导他在知识对比中问、在实验操作中问、在日常概念与数学概念的矛盾中问等。刘毅逐步掌握了基本的提问技巧,实现了由“不会问”到“会提问”的跨越。
四、学会研究
然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绿色课堂,学生的生命需要生长、不断地生长,生长思想,生长智慧,生长精神……如何让多数同学由“会提问”向“会研究”发展,培养他们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进行了尝试。
巧用“提问纸(本)”,促进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探究。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尝试发挥提问纸的功效,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及时记录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奥秘。在“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中,张晓宇同学在课尾总结时提出像和是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两个分数,该如何比较大小呢?我表扬张晓宇同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我说: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方法很简单。你们看,是把问题记录在提问纸上带回家研究,还是我立即告诉你们比较的方法呢?学生立刻嚷嚷道:不要,千万不要告诉我们答案,我们自己想办法。第二天,同学们激动万分地告诉我比较这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方法1:2/3比单位1少1/3,3/4比单位1少1/4,因为1/3大于1/4,所以2/3<3/4
方法2:采用画图法,从图中直接比出2/3<3/4。
方法3:采用2/3和3/4擴大相同倍数,再比较分数的大小。如:2/3×120=80,3/4×120=90。
巧用提问纸,让学生随时记录课中生成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还给教师的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五、研究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多数同学进步明显,数学学习成绩逐步攀升,第二学期初的几次测验,80%学生都达到优秀甚至优异成绩。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系列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策略、方法,学生的提问能力迅速提高。在课堂上能耐心倾听他人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发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可以打破定向思维的局限进行发散思维在知识难点区分点处进行提问如计算并比较周长相等底也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之后,有许多学生创新提出开放性问题:周长相等(底不一定相等)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比较结果是什么?有的学生还独立研究出该开放性问题的三种不同答案。
六、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突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主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自由自在地表达与交流,进行思与思的碰撞,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如一泓清水般鲜活。教师要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用一双数学的慧眼去观察世界,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更鲜活的数学问题,让创新的火花长燃不熄。相信,在这样的绿色生态教育环境中,学生的生命能自由生长,像花儿般绽放美丽。
【参考文献】
[1]樊桂珍.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置与运用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3(32)
[2]杨素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的注意点[J].内蒙古教育,2011(10)
(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江苏苏州215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0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