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使课堂教学效果呈现最大化的效益,引导在学习进行反思是一个重要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对小学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性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从复习旧知后引导学生反思、在新课学习中引导学生反思、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课堂的生成中引导学生反思这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这一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能力培养;反思成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数学的学习都需要思考,会学习的人,往往都会思考,数学反思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对自己思维过程和结果的再检验,再认识掌握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反思,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这一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的反思能力如何培养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复习旧知以后引导学生反思
  一般教学新课之前教师都会复习一下旧知识,在这一个环节中很多的教师都是自己说出这部分知识与前面哪里学过的知识有关,没有引导学生反思在前面学过关于这方面知识,跟前面知识有什么关联,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识时,要编拟问题单,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的迁移通过进行学习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回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旧知识,探索课堂新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在看到课题或是预学新课中就反思前面哪里学过类似的知识,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比如:“这部分知识跟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或是“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本节课我们应掌握哪几方面的知识呢?”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它是互相存在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要让学生学会对旧知识与经验的反思,将新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就能让学生数学知识之间发展的连续性,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新知识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二、 在新课学习中,引导学生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的已不再是结论,而是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在学生掌握新知识后,就马上进入课堂练习阶段,我们知道其实知识的得出固然重要,但学生的知识是用何种方式通过、何种方法获得的比直接掌握知识更有意义。因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过程和反思能为学生积累诸多学习方法,能为他们今后学习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积极创造和寻找可让学生反思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学生在反思中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新课的学习中要创设给学生反思的机会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策划在这节课中,在什么环节学习后就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机会以及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要反思自己哪方面的不足。
  (二)在数学阅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数学阅读不只是单纯的读一些数学书籍、绘本、数学名家故事,而是包括一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数学书中的文字、表格、图画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找出阅读材料中强调的是什么,反思这些字词的重要性,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自己还有哪些方面没有掌握,并让其圈出重点字,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知识的严谨性、全面性,以便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三)在动手操作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皮亚杰曾经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这说明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畫一画的动手操作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正确性,“为什么我的操作与别人的不一样呢?”“别的同学的操作过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这样引导学生反思,不仅让学生理解得深,记得牢,训练动手操作的技能,通过反思吸取别的同学的好的做法,从而为他今后的学习培养了创新的意识。
  (四)在小组合作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反思的机会就更多了,学生围绕着一个或是几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你一言、我一句,各抒己见,当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不一样时或是有些小组的同学没有想出方法时,教师就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反思,“为什么别人的想法跟我的不一样?”进而反思两个人想法的利弊。这样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利于知识的形成。
  (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如何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呢?就是在课程的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一开始是怎么想的,遇到了哪些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你走了哪些弯路?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与老师、同学的思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他们想到的我却没有想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应该做如何的调整?等等。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老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养成思考和反思的习惯,认真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知识的整合和目标的实现,创建一个紧凑和谐的课堂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但是我们往往只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总是担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如果教师不能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就会严厉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小、思维能力有限,特别是综合思维能力,所以犯错误是必然的,这是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并让其进行反思。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和精神是给予鼓励、不要责骂学生,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话语“你知道这道题错在哪里吗?”“你能不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将它改正过来呢?”“我相信你可以的”等等这些话语让学生重新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要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或许是知识缺漏、也或许是没有考虑周全、更或许是知识没有掌握,教师要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其反思这部分知识哪里有没有掌握或是对什么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惧怕?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变革,我们慢慢地认识到,其实学生会发生错误就是达到最后掌握知识的一个过程,学生总是从不会到会。所以我们应该在学生知识发生错误时、不会时,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和复习,让学生的思维逐步由模糊走向清晰,准备好掌握知识,这样不仅会扩展学生的认识范围,而且提高学生知识的准确性。   1.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学生中普遍出现的错误,利用课堂讲评的时间让学生共同反思和订正。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我引用的是新校园门口的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上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树?我让学生先猜一猜、再想一想,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动笔算一算。小组汇报时,一个小组用20除以5等于4棵,却有人不同意,认为要4加1等于5棵,还有一个小组说要用4减1等于3棵,于是出现了三种答案,哪种答案才是正确的呢?让学生做实验,画一条线段,假设是一条长20米的小路,我们先在起点上种一棵树,然后再隔五米后种第二棵、再种第三棵、第四棵……引导学生验证、反思。我们把小路的长叫“总长”,植树棵树简称棵树,每隔5米也就是中间隔的段数叫“间隔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什么发现?如果两端都要种,种的棵数=间隔数+1;如果只种一端,种的棵数=间隔数;如果两端都不种,种的棵数=间隔数-1。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法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发现了失误的原因,并能在理解的基础加以改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知识本质后,再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发生的原因,并加以改正。部分孩子不仅理解了两端都种的,而且对于一端和两端都不种,这两类情况也有所了解。这个过程中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失误时,没有打断,把学生的这种失误当成一种挑战,借助画线段图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和反思中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
  2. 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订正,督促他们做到有错就改,自觉订正、反思,让学生将作业中错误的原因写出来,并订正在错题订正本上。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找到错误的原因,并且强化了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用耐心的态度对发生错误的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分析错误的原因,增强学生自信心,巩固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 在课堂的生成中引导学生反思
  在课堂中,许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单纯完成课堂的練习题,很少去引导学生深入地去思考,掌握其中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发展思考的能力。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在练习题的讲解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题目文字、图画或是表格所说的内容、要求、更重要的是题目中所要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讲题的能力,让学生到黑板前讲解题目,如若是没有讲解全面,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并反思一下其他同学所说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能力就渐渐加强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课堂生成、课堂中知识的拓展延伸并进行反思,挖掘解题的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了思考后再来上课,会有很多的收获,同时也有强烈的反思意识,哪里效果好,哪里需要改进,不断反思你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很有价值的,用你的专业成长,自我主体性和创造性,随着课堂的进展,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学着也别有一番情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复习旧知以后、学习过程中错误发生时或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新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2010(7).
   作者简介:
  戴清林,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4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