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综合素养也会得到很大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阅读课教学可探讨的问题很多,我就当前最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
  2.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再相机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
  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丰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和求知欲。
  3.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语文教师要尽量多地向学生推荐- -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主流、激发思维的习惯
  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系统认识,然后进入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认识,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最后进入到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在一气可成读到底中整体把握阅读内容。教师爱措一丝不苟地通养学生读书养成一气呵成读到底的习惯要有耐心,过阅读感知全文的有用信息。在平时阅读训练时,拿到一篇文章不管篇幅长短,首先要有时间限制,严格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一气呵成读到底,哪怕有不认识的字不明确的句都可以跳过去“一气读完,达到迅速整体感知全文大概内容的目的。
  2.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小结整理的习惯
  小结整理就是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再梳理一遍,好似新课上完后,回家及时复习巩固一样,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整理是阅读过程的补充和延续,对阅读有巩固提高作用。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经养成,学生将终身受益。语文教师,更要想方设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指导他们选准读物,教会他们课外如何广泛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了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学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方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发挥学生阅读的独立性
  学生的阅读是教师永远不能替代的。教师只能从阅读方法、阅读技巧、阅读内容上加以指导或引导,充分让学生去感知、发现、辨别、理解到再认识的源动过程,从而让学生达到阅读的个性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拿到书,从学校到社会博览群书,通观社会,汲取丰富多彩的文化乳汁。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阅读进程中,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大胆新奇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方式,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寻求发现问题。阅读归根结底是为了创造。要做到继承而超越,借鉴而创新。因此,阅读创造是认识的质的飞跃,是不断想象的心理反应和批判性思维的反映,是高水平的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
  学生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形成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教学耐心,教育创造,并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与协调学习相结合,才能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7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