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产要素影响下的自贸区对外开放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自贸区内的不同流动或循环状态会使自贸区呈现出不同的对外开放程度。本文在指出各生产要素对自贸区对外开放重要性的基础上,剖析了各生产要素变动对自贸区对外开放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要素发展的自贸区对外开放对策,旨在为不同时期自贸区的对外开放方向和路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生产要素;影响;自贸区;对外开放;对策
  基金项目:大连市社科院2019年度智库重大调研课题(编号:2019dlsky038)
  自贸区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水平、人力等生产要素向其聚集。而当生产要素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反作用于自贸区对外开放,它们在区内的不同流动或循环状态会使自贸区呈现出不同的对外开放程度,因此需要以风险可控为前提分阶段、分步骤地扩大对外开放,根据自贸区的不同开放阶段调整发展对策,真正体现出对外开放的高质量和高效益。
  一、各要素在自贸区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性
  资金要素是提高对外开放度的基础。资金要素在自由贸易过程中处于最重要地位。资金要素的集聚程度越高,越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充足的财政能力能够控制贸易成本,优化贸易流程,便于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人才要素是提高对外开放度的前提。只有汇集足够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对外贸易才能保持活力。高素质人才集聚会产生知识扩散效用,从而新增就业机会和从业人员,提升高端产业的占比,引起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地区经济产值随之增加,从而提高对外开放度。
  技术要素是提高对外开放度的关键,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助长对外贸易经济水平的驱动力。资本市场越完善,就吸引越多社会各界资金。在充足资金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下,可以为技术进步创造有利环境,技术进步又内生性地促进经济增长,最终提高对外开放度。
  二、各要素变动对自贸区对外开放的影响
  资本、技术、人才各要素的变动会对自贸区对外开放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会造成自贸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出现阶段性特征。
  1.技术要素变动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深圳对外开放的研究结果可知,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其对外开放程度要远高于全国其他城市,但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由高速发展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即为了摆脱在核心技术开发领域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开始逐步加大对本土经济与技术的提升,相应的对外贸易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与改变,使得深圳对外开放程度出现下滑趋势。其原因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阶段,对外开放度越大就越能有效接受发达国家扩散和转移的最新技术,技术进步速度就越快。但随着区内经济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对外贸易和外资对区内技术的扩散和转移作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度随之下降,即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对外开放度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当自贸区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技术进步的绝对优势地位导致绝对的外贸出口优势,对外开放度又会因技术水平的发展而提高。总结看来,自贸区的对外开放度与技术水平之间是U型曲线式先下降后增长的变化关系。可见,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度,要在客观分析自贸区内现有技术水平发展状态的前提下,再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对外开放的程度。
  2.资本要素变动产生的影响
  在自贸区自身资本和储蓄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区内投资金额的充足会减弱其对外资的依赖程度。由于资本增长与技术进步正相关,对外开放度与技术进步之间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关系,可推出自贸区的资本增长与对外开放度之间也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关系。在自贸区早期发展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存量的增长会促进对外开放,但却无法从长期保证对外开放的扩大。自贸区经济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尽管外商对其直接投资的绝对值会不断增加,但并不代表自贸区的外向程度会一直升高,相反可能会出现不断降低的趋势,这是因为随着国内资本、国内企业的迅速发展而逐渐成为外贸的主体,外资溢出、扩散的技术会逐渐被国内资本吸收消化,减弱了先进资本的流动性,使得国内与国外资本最终趋于同质,最后资本缺乏的情况完全消失,甚至还会出现资本过剩。自贸区对国外投资的依赖性得以减弱,导致对外开放程度下降。但另一方面,本国企业的崛起壮大离不开对国外市场的开拓,这又使得自贸区的外向程度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发展后期,自贸区的外资依赖性虽大幅下降,但由于对外贸易仍依赖于国际市场,所以相对于其他普通地区,自贸区的对外开放度仍会维持在很高的水平。
  3.人才要素变动产生的影响
  人才是自贸区对外开放最可依靠的动力,通过人才的有效培养引进和高效使用,能够推动各种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通过统筹国内外人才资源,激活和放大其他要素作用的发挥,可以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发展的層次。自贸区扩大对外开放最重要的是,通过不断提高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对接先进生产力,取得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如何利用好人才资源,尤其是外向型经济人才资事关发展成败,它直接决定自贸区对外开放走向和格局。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人才是社会稀有资源,它应该由社会按照资源配置的规律和方式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并使其价值达到最优,从而使外向型经济发展达到最大化程度[2]。毫无疑问,人才要素的发展与自贸区对外开放始终呈正相关关系,人才不足会成为限制自贸区对外开放的“瓶颈”。
  三、基于要素发展的自贸区对外开放对策
  自贸区需要根据各生产要素的变化趋势适时调整开放对策,以确保自贸区平稳快速发展。
  1.完善资本市场促进对外开放的建议
  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能够促进资本要素在境内外市场和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是资本市场一以贯之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路径。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各种要素会在经济市场中进行配置和流动,资源流动的逐利性和不确定性使各种潜在的经营风险增加,最终通过资本要素显现出来。市场经济越发达,资本要素的流动就越频繁,其潜在的市场风险也就越大。当前,我国大多数自贸区资本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存在信用制度、信息披露等相对滞后的问题,阻碍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导致其开放速度和范围远落后于经济开放进程。   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自贸区更应规范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到国内相关准则与国际通行制度接轨,使信息披露客观可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以及财政、金融政策之间的协调,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力度。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开放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国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只占全国资产的1%左右,而外资、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已占工商业资产的30%。上海自贸区是我国金融体系开放创新的领头羊,各自贸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并已取得成功的经验,探索建立与各自贸区金融开放相适应的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此外,政府管理部门应为资本市场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提供更明确、稳定的导向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立足各自贸区功能定位开展自贸区营商环境特色评价,及时发展问题和短板,并建立自贸区营商环境评价长效机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2.提升技术创新促进对外开放的建议
  从对外开放度与技术水平之间的关系来看,新建自贸区一般处于U型曲线左部分下降阶段,意味着外资、外贸的技术扩散效应会随着区内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超越而逐渐被削弱;随着产业结构的大幅度优化升级,当技术水平的差距缩至一定程度时,传统贸易模式必然会被新型贸易模式所取代,形成新一轮的对外开放特征。因此,为使对外开放进程顺利渡过U型曲线下降阶段并走出低谷点,新建自贸区必须坚持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贸经济效益。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格局,由数字化技术推动的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中最具活力的贸易形式,成为推动传统贸易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和未来发展方向。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促进全球贸易量每年增长1.8%~2%,全球服務贸易占比将由目前的21%提高到25%。我国数字经济现已具备相当规模,自贸区作为对外贸易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理应率先实施新型贸易模式,通过支持开展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一代网络安全等前沿技术创新,将信息科技技术应用到各贸易环节中,推进区内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提升数字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数字贸易开放,为新型自贸区对外贸易模式夯实基础。
  3.升级人才制动促进对外开放的建议
  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它既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也是贸易活动的主体。人的对外开放对推进自贸区的对外开放起到基础性作用。实践证明,区域对外开放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高精尖、国际型人才。为此,自贸区应在坚持人才对外开放才能真正实现对外开放的理念基础上,遵循时代背景、结合先进技术不断优化和升级利于高端或紧缺人才、先进技术和信息等优质要素自由流动、开放包容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从而为对外开放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必然会对精通国际规则、投资贸易规则、国际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产生大量国际化需求。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引才优惠政策可对标国际做法,比如降低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或参照粤港澳大湾区给予境外(含港澳台)高端或紧缺人才适当补贴,并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等。借助先进大数据技术完善国际人才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政府主导型评价机制,实施以能力绩效为导向、以适应用人单位需要为目标的多样化精准评价机制,并从国家法律层面保护引进人才,有助于国际人才的有效集聚和科学管理。可参照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放宽区内外籍人才停居留政策,并将“人员自由流动”变为“人员自由执业”,允许一定范围的境外人士在区内备案后自由执业、参加国内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等,为实现人才开放提供有效的制定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君.对外开放与深圳经济增长[D].深圳大学,2017.
  [2]陈廷用.四川外向型经济人才问题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5(01)
  [3]综合开发研究院.制度型开放体现了改革与开放的高度统一[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189755846823169&wfr=spider&for=pc 2020-04-17.
  [4]查建国,夏立.完善大数据时代国际人才评价[N].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8-17.
  作者简介:
  汪玲(1981-  ),女,博士,辽宁大连,讲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9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