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前海自贸区与上海、海南自贸区对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前海自由贸易区为基准,选取了发展时间最早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具有后发优势、政策优势的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研究对象,从发展定位、任务目标、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横向对比,以期为前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前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海南自贸区;经济发展
  Abstract: Based on the Qianhai free trade zon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which is the earliest FTZ in China and the Hainan free trade zone with late development and policy advantages, and makes a horizont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task objectives, development stage, resource endowment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so a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Qianhai free trade zone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Qianhai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Hainan Free Trade Zone; Economic Development
  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于2015年4月27日挂牌成立,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片区总面积28.2平方公里,分为前海区块(15平方公里,含前海湾保税港区3.71平方公里)和蛇口区块(13.2平方公里)。近日,国务院同意18部委授权在海南自贸区试点全国自贸区政策,将自贸区的制度试点、政策试点推进到了新的高度,海南自贸区也在这一重大政策利好之下,以后发优势从我国各自贸试验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最新试验田。
  本文选取海南自贸区以及设立时间最早的上海自贸区为研究对象,从发展定位、任务目标入手,进而从贸易形势、政策建设等方面与前海自贸区进行对比分析,意图发掘自身优势,寻找他山之石,为前海自贸区的发展寻找新的着力点。
  一、上海、前海、海南自贸区的发展定位和任务目标
  根据三个自贸区总体方案结合自贸区的成立初衷,三个自贸区在发展定位、总体目标和产业功能定位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如从定位上说,都是全国改革创新的先行地,是国家创新、改革政策的重要支点,都肩负着制度创新和研究可复制推广方法的重任;从总体目标上说都是要营造便利开放的商贸制度环境,积聚产业要素;从产业功能定位上来说则都是以外向度高的产业为主,着力发展各类高端服务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除此之外,基于三个自贸区各自的区位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国家对它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上海自贸区,其发展目标为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级金融、服务中心,同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面服务。
  前海自贸区,其发展目标为努力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海南自贸区的特点则在于它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利于发挥海南岛全岛试点的整体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在此可以试点推行各种开放策略,将最新的制度创新成果于此进行检验,因此海南自贸区的发展定位相较于其他自贸区来说更加突出“积极主动、大胆尝试”。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三个自贸区都是承载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点,但各自的发展定位和任务目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二、上海、前海、海南自贸区的实施方略
  对于三个自贸区的产业发展,国家则根据每个自贸区的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部署。
  三者相比较,由于三个自贸区都拥有良好的海港,货物贸易和运输是它们共同的优先发展事项。不同之处则在于,上海和前海自贸区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集群,金融业也非常发达,因此二者能够更加均衡的发展。海南在这方面则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海南具备独特的资源禀赋,即豐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质的环境资源。因此,海南在短期内的发展战略可能会偏向于提升自身旅游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从政策条件上来看,三个自贸区均采用“负面清单”制度,在准入条件上区别不大。但上海和前海已经形成并实施了多种创新制度,政策体系已日益完善,确立了自身的先进性和独创性,聚集效应日益明显,而在这方面海南自贸区不仅先天不足,各项政策也还处于探索协调阶段。
  三、上海、前海、海南自贸区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一)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的优势在于,其范围涵盖了陆家嘴金融城、保税区、港口等地段,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拥有成熟的金融、服务、贸易、物流、制造等产业,先天禀赋良好,发展起点高,在“先试先行”的改革创新举措的带动下,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随着临港新片区的设立,上海自贸区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作用也不断加强。可以说,上海自贸区不仅具有先天优势、先发优势,未来的发展势头也依然十分强劲。
  与此同时,随着上海自贸区的不断发展,其制约因素也愈发凸显,即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诸多改革措施将需要以国际最高水平为标准,涉及与现行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相冲突的核心问题。如在上海率先实施的负面清单制度,经过6年来5次减负,已经达到了国内的最高标准,但与国际上最高等级的自由贸易机制相比依然存在着不小的距离。此外,在知识产权领域,由于涉及到与国内法规相抵触的问题,短期内无法向国际标准看齐,也是制约上海自贸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上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土地资源紧张、用工成本高企,使得非高端业务难以在上海自贸区生存发展,对于如何将改革发展的红利向下传播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前海自贸区
  前海自贸区最大的优势来源于自身的区位优势,背靠深圳、临近香港,使得前海自贸区的发展得以汇聚优秀的人才和海量的资金,从而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前海速度”。从人才、政策和科技实力来看,前海自贸区都居于全国最前列,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前海自贸区的不足之处在于,其自贸区面积相较于上海、海南两地有些过于狭小,只有约15平方公里。短期来看,这虽然有利于集中开发建设,但对长期、大型的规划形成了较大的限制。此外,前海自贸区作为国内制度创新的高地,过于狭小的面积也限制了这些制度的施展和试点。
  (三)海南自贸区
  相较于上海和前海自贸区,海南自贸区的优势和劣势则十分突出。其优势主要在于国家赋予的独特定位。它是全国唯一将一省整个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的自贸区,多重的战略定位和诸多的政策倾斜是海南最大的后发优势,可以大力吸收全国现有的优秀改革创新经验,并在试点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在政策适用和政策协调方面具有其他自贸区不可比拟的优势。此外,海南独特的资源禀赋使其在现代农业、药物种植、旅游、海洋经济等产业具有极大的优势。
  海南自贸区的劣势也十分明显。首先是基础较为薄弱,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港口、航运等交通物流设施建设,海南均不占有优势。其次,周边自贸区优势明显,挤压海南的发展空间,除了广东自贸区和香港自贸港外,新加坡自贸港也在该区域范围内,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人才、资金等资源会向这些自贸区(港)集中,因此对于海南来说,时间和空间都是制约海南发展的因素,使得海南自贸区的发展必须另辟蹊径。
  海南自贸区从设立至今仅一年多,却提出了自贸港立法、在自贸区试验其他自贸区制度等诸多改革创新措施。作为一个新成立的规模覆盖全省的自贸区,完成政策协调工作必然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落实国家赋予海南的改革创新试点任务也需要不短的时间。此外,海南岛地处偏远,人才吸引力薄弱的突出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善,极有可能成为制约海南自贸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自贸港的建设,如果参照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日本等地的先进经验,需要在自贸区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金融服务制度,这對于起点相对较低的海南自贸区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上海、海南自贸区对前海自贸区的启示
  对于前海自贸区来说,当前与二者相比较,最大的劣势在于自贸区面积过于狭小,施展空间有限,不利于已形成的改革创新制度的试验和实施。随着国家在海南试点全国自贸区先进经验,可以看出国家对自贸区成熟经验复制推广的决心和意图,为此,前海自贸区首先应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大力推广前海经验,服务各地区的发展,打造前海制度创新的形象,扩大自身影响力。其次应加大对全国多个自贸区的关注和研究,积极吸收创新成果,努力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第三,和上海、海南自贸区相比较,前海自贸区所涉及的协调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是与深圳市各项政策的协调,一方面是与周边的南沙和横琴新区的协调,毕竟自贸区的设立不仅强调其自身的发展,还需形成带动作用、协同作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亮,王溪若,周睿.前海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比较研究[J].上海金融,2017(9):83-86,78.
  [2]吴燕妮.论自贸区法治建设进路——以深圳前海为例[J].开放导报,2019(1):65-69.
  [3]王伟楠,傅晋华.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政策分析及对海南自贸区(港)的启示[J].科技中国,2019(12):36-40.
  [4]吴煜,何念如.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由来、发展及中国实践[J].海南金融,2019(11):22-29.
  [5]倪冰校. 我国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7.
  [6]荆林波,袁平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评价[J].国际经济评论,2015(5):78-99.
  [7] 李善民.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郭丽春 董博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22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