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泽琼
摘要: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在新课程英语教学所倡导下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该形式具有“目标明确、激活思维、思考探究”的特点。教学中倍受推崇,也是英语考试一种重要题型,不过随着教学的发展,该形式教学也显现出一定的异端。
关键词:高中 英语 任务型
任务型教学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标教育理念。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
一、角色的转变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转变,由原来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助学者、创造者”,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1.组织者。成功的课堂在于高效的组织。在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使他们明白要完成何种任务以及如何完成任务。
2.创造者。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程调适和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有时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时教师就要对源自生活的任务加以设计、改进,使其成为可以在课堂上展开的,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并有可能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的任务。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3.助学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而教学本质上是对话,交流,合作等作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者.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使自身潜能、创造力等得以发挥,情意得以陶冶,个性得到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交际能力、增加文化积累,同时保持自信的学习态度。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该呈现问题让学生解决.应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以兴趣为指引,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主动性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要发展高一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使其达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惧感。可通过引导其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具体方法是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任务型教学。例如,教师每堂课预置三至五分钟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英语表演,任务由易到难;可以从自我介绍开始,将主题覆盖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最喜欢的电影、最难忘的地方。这种小任务的设置.可让学生意识到英语讲台既属于教师又属于自己。在这个地方可以用英语展示自我也可以学习他人。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教师可以将课堂任务推广到对话合作(pair work)和小组活动(team work)。任务应普及到每一个学生,提倡合作性学习,同时应有及时的交流结果的反馈,教师对反馈的结果应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否则活动就会失去生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就得不到充分的激励。
三、将活动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组织能力
如果说上述操练已将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向延伸到了课外,那么下一步须重点训练的则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所必备的一些基本技能.当然必须以英语为基本交流工具。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对于探索性学习而言.思考是基础,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基本技能,即对现象的分析能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四、开展多种活动,共享研究成果
如何展示学生个人和小组的研究成果。是学生和教师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或专题小组采用文字、图片、照片、声像、多媒体以及答辩会、论文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公开展示;既可以在班级、年级、学校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媒体、公共宣传栏、校刊校报在社会上展示。展示使学生获得了对同一主题的专题研究成果进行集中交流的机会,也使每一个参加专题研究的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荣誉感,同时也为学生进入下一个专题研究提供了动力。
五、开展鼓励评价,体验成功喜悦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视评价结果(论文或专题成果的表现形式)。但更重视评价过程。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基本形式。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成果时,应坚持积极的态度,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去激励每一个学生。鼓励性评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巩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六、在研究性学习背景下贯彻任务型教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习小组的分配。在任务型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应该能形成某种程度上的互补,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该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有清楚地了解,然后再有根据地划分小组。在给各个小组分配任务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找到自己的位置。
2.认清教师的角色。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是绝对的主角,教学过程完全由教师主导,但是在研究性的学习背景下,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角色有深刻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更多的应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方面的的帮助,而不是其他。
胡春洞教授说过.中国的外语教学法应努力实现“四化”,即:中国化、辩证化、同化、简化。笔者认为,我们只有更加认识到“理论必须扎根于实践土壤”这一基本原理,才能科学分析和借鉴外语学习理论,博采众长,并创造适合我国课堂教学实际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包天仁包天仁杜长采访著名外语教育专家马俊明先生实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1)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8
[4]钟启泉.研究性学习开发体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5]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