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技术支持对知识管理绩效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技术支持被认为会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知识共享也被看成是知识管理的中心活动。基于已有研究,以知识共享为中介变量构建CST-P的知识管理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软件和IT企业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并基于实证结果深入探讨技术、文化、组织结构和知识共享对于知识管理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知识管理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分类号]C36
  
  1 理论模型的提出
  
  1.1 理论基础
  根据Rubenstein-Montano等(2001年)的研究,在2001年之前,有关知识管理(KM)的文献中共提出了超过26种概念框架,这些框架中的很多都将重点放在除技术能力之外的社会问题方面,以提供一种对于KM的更好的理解。而2001年以来所出现的概念框架除了强调知识管理的社会方面之外,还注重在概念框架中引入决策支持系统、激励等工具和手段的使用对于用户和组织效能的作用。例如,在Grover&Daven―port(2001年)所提出的概念框架中,战略、结构、人员和技术作为KM流程的关键要素成为其研究的基础。Argote等(2003年)提出应该有更多的研究来探讨非正式的网络(人员网络而不是技术网络)是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的以及某些组织结构是否要比其他的更具有效性。由Stankosky&Baldanza开发、Calabr-ese(2000年)检验的知识管理的框架强调了一些使能因素,如学习、文化、领导、组织和技术。为了促进组织的知识共享和转移,O’Dell&Grayson(1999年)提出了一个包含四种机制的知识转移模型,即文化、技术、基础设施和评估。
  从上面的已有研究中不难看出,现有的研究文献中还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因素:①缺乏一个整体的概念框架和模型,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理论框架来阐述组织文化、结构和技术支持联合影响知识管理绩效或者组织绩效的机制。②没有经验性的研究来探讨组织文化、结构和技术支持等组织要素与组织绩效和知识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③现有研究中对于文化、结构和战略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本质的探讨还不够。例如Lee&Choi(2003年),Gold等(2001年)同时检验了文化、结构和技术,但是这三个要素都是作为独立因素被研究,这也与现有文献中对于组织要素之间关系的广泛深入的探讨并不相符。④知识管理与组织绩效水平之间的联系还未建立,而且知识管理过程与组织效能之间的关系也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1.2 概念模型
  Daft(1995年)将组织分为结构维度和情景维度,结构维度包括了组织的一些内部特征,如正规化、集权化、专业化、标准化、权利等级、复杂性、职业化和人事组成,而情景维度则描述的是影响结构维度的组织情景,包括规模、组织技术、环境、目标、战略和文化。这一观点也与Trist(1978年)的观点相符,他认为为了取得组织效能,社会和技术体系都应该得到联合优化。组织文化、结构和战略包括了组织的社会和技术体系,Gold(2001年)、Lee&Choi(2003年)等都将它们作为影响组织效能和知识管理效能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Tiwana(2000年)认为有效的知识管理应用需要一个强大的适当的知识管理基础结构,而这些结构要素包括技术、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智力资本。Gold等(2001年)也认为从组织能力的视角来看,知识基础设施包括技术、结构和文化,而且每一项因素都对组织效能有其独特的贡献。
  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本文提出一个综合的知识管理基础结构与知识管理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
  上述模型中的自变量为组织文化(c)、组织结构(s)和技术支持(T),因变量为组织的知识管理绩效(P),同时考虑到知识的转化与共享在组织知识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将知识共享作为一个中介变量。这意味着组织中的知识共享在技术支持、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对于知识管理绩效的影响中产生中介作用。
  
  1.3 模型的组成
  1.3.1 组织文化组织的文化是一个所有学者都普遍提到的问题。Ruggles(1998年)认为组织文化对于组织通过开发知识资产来创造价值的能力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De Long&Fahey(2000年)对于知识管理与组织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并总结认为组织文化包括了个体和组织对于何种知识是重要的假设、界定了群体和个体知识之间的关系、创建了社会联系的情境、同时塑造了新的知识创造过程。企业管理人员和学者们都能认可知识友好型的文化对于成功的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因此,Koulopoulos&Frappaolo(1999年)认为不论知识管理功能和工具多么强大,如果没有乐于参与的人和支持型的社会与文化环境,根本就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1.3.2 组织结构 在不同学者对于知识管理概念框架的研究中,组织结构因素也是一个共同的主题。组织结构通常被看成是由两个框架组成:其一就是塑造行为和活动;另一个则是引导组织中的结构化的沟通交流过程。两个框架都会影响知识管理,正式的结构为知识管理活动提供指导,而非正式结构则描述导致知识交流的沟通的渠道。从组织沟通的视角来看,结构规定了组织内的交流网络,因为个体在交流网络中通过适应性学习来对动态的信息流作出反应和调整。
  1.3.3 技术支持在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中,多将研究重点放在社会和管理的重要性方面,而近期的研究也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和组织问题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提出技术是成功的知识管理的推进因素。Alavi&Lei―drier(2001年),Davenport&Prusak(2000年),Grover&Davenport(2001年)将技术看成是知识管理的关键的使能器(Enabler)。Ruggles(1998年)认为,技术本身并不能支持知识管理,但通过其提供的能力,知识管理系统中的技术就成为知识管理实践中的关键。当然,大量新技术的出现也使得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实施更为容易。
  1.3.4 知识管理绩效Bose(2004年)将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看成是知识管理战略中跟文化、技术和基础结构一样重要的第四个关键成分。Krogh(1998年)认为,一个企业的整体的经济、战略和创新绩效有赖于“企业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他们所创造的所有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转变为价值创造的活动”。由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将以知识管理最终带给组织的变化和收益作为衡量知识管理绩效的标准,希望能够在组织知识管理的评价和测量上迈出一步。通过设计相应的组织知识管理绩效的测量指标,并探索组织结构、组织文化、技术支持、知识共享等几个要素对于组织知

识管理绩效的具体影响,以为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证证据。
  
  2 研究假设与设计
  
  2.1 研究假设
  在现有的国内外有关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10个研究假设。
  由于篇幅有限,研究假设的理论依据不在这里展开。根据这10个研究假设以及CST-P知识管理影响因素模型,得到本文的实证模型。
  
  2.2 量表设计
  根据上述提出的实证模型,综合考虑现有学者的研究,模型变量的量表设计说明如下:①组织文化。将与成功的知识管理相关的组织文化分为愿景、创新、信任和知识态度四个维度,并从这四个维度延伸出反映各自维度的测量项目。②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应当考虑到知识在部门与员工之间的转移和流动,当然也会结合考虑组织的集权和正式化等问题。③技术支持。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主要考虑的是通过技术帮助企业内的员工快速获得知识并利用知识,同时推动合作的开展。④知识共享。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包括了知识的转移和转化的过程。⑤知识管理绩效。组织的知识管理绩效最终可以在企业的市场份额、员工能力的提升、成本的有效降低、成长能力、市场响应速度、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的竞争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综合上述5个方面内容,我们得到模型变量的设计量表及参考资源来源。
  
  2.3 预测试分析与数据收集
  为了提升问卷的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邀请了7位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对问卷层面进行审查,并修改完善问卷。而且为增强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向广州市的部分软件企业和IT企业发放了问卷进行预测试,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80份,其中有效问卷72份。
  应用SPSS 13.0对预测试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都在0.70以上,而总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则达到了0.925,所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同时,预测试分析结果也显示除了知识管理绩效量表的KMP2(产品和服务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其他分量表的各个题项的因素负荷都在0.45以上,所以量表具有一定的建构效度。对于KMP2,考虑到其负载偏低,且与其他几项有显著差异,因此删除该项目,删除该项目后,知识管理绩效量表的Cronbach a值可提高到0.855。综上所述,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在预测试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总共发放的问卷数是272份,回收份数是251份,回收率为92.3%,其中有效问卷232份,有效率为92.4%。由于问卷在发放之前已经跟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联系并确认了企业内已有相关的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因此,保证了较高的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
  
  3 数据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来看,问卷的填答者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比例为66.4%,占了绝大多数,这些人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的情况较为熟悉,保证了填答的问卷可以反映出其所在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且在所调查的企业中,81.5%的企业都非常重视知识管理,而不重视知识管理的企业数为0。
  
  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是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测量指标与潜变量的关系,检验模型理论的合理性并作出修正,以为后续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纳Bagozzi& yi(1988年)的观点,即个别项目的效度在0.5~0.95之间,信度(R2)在0.5以上,潜变量的成分信度(cR)在0.6以上,而聚合效度(AVE)在0.5以上作为指标的衡量标准。而且本研究将每个变量的测量项目分成小组,并使每个小组的构成和内容尽量相似,将小组得分的平均分作为新的测量指标值。
  利用AOM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整体测量模型的分析结果见表4。首先,单个项目的因子载荷均在0.5以上,而R2也均高于0.5,因此单个测量项目的信度符合要求。其次,五个因子的成分信度都在0.6以上,而聚合效度也都在0.5以上,表现出较好的信效度。以上的信效度分析也说明整体测量模型的内在结构适配度还不错。最后,从模型的拟合效果来看,卡方值虽然达到显著,但由于其容易受到样本数量的影响,所以还要再观察其他指标。卡方与自由度之比(CMIN/DF)小于2,均方根残差(RMR)和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均小于0.05,GFI、AGFI、CFI、NFI、IFI、RFI等拟合指标的值均大于0.9,这些都说明该测量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很好。
  除此之外,从AMOS 5.0的分析结果也可以得到各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发现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技术知识与企业知识管理绩效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这就满足了本研究接下来对理论模型中的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的前提条件。
  
  3.3 模型拟合与评价
  从模型的拟合效果来看,卡方值虽然达到显著,由于其容易受到样本数量的影响,所以还要在观察其他指标。卡方与自由度之比(CMIN/DF)小于2,均方根残差(RMR)和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均小于0.05,GFI、AGFI、CFI、NFI、IFI、RFI等拟合指标的值均大于0.9,这些都说明该测量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很好。
  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图3与表5),可以看到组织文化(OC)、组织结构(OS)、技术支持(TS)与知识共享(KS)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36、0.327、0.312,均在P<0.01水平达到显著;组织文化(OC)、知识共享(KS)与知识管理绩效(KMP)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93、0.390,在P<0.01水平达到显著,但组织结构(OS)和技术支持(TS)与知识管理绩效(KMP)之间标准化路径系数未达显著。
  
  3.4 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根据上述模型拟合与评价结果,可以发现假设H1-H7中,H1、H3与H7在P<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H2、H5在在P<0,01水平上达到显著,而H4与H6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H1、H2、H3、H5、H7获得实证支持,H4、H6没有获得实证支持。
  假设H8-H10为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检验。由于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研究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与传统的中介作用检验采用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相比,结构方程模型允许对所有的变量同时进行检验,并能评价整个模型的拟合效果,还可以减少犯I类错误的概率。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①知识共享在主体要素环境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13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0.9%,因此,假设H8得到实证支持。②知识共享在组织结构对于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128),而且是一

种完全的中介效应(Full Mediation Effect),假设H9得到了实证支持。③知识共享在技术支持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122),而且是一种完全的中介效应,假设H10得到了实证支持。
  
  4 结果分析
  
  4.1 组织文化
  在本研究中,组织文化对企业内的知识共享和知识管理绩效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也说明,在珠三角的软件企业中,组织文化对于企业内的知识共享和知识管理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企业应该通过组织文化的转变来改变员工的心智模式以推动知识创新的进行,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文化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组织文化应该有利于组织内成员形成相互信赖的关系和统一的价值观,成员间的信赖和关心是相互间的隐性知识流动共享及知识创新的基础;②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和鼓励员工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隐性知识的社会化过程;③组织文化应该创造一个开放的、质疑的、无威胁的内部环境,并要鼓励员工勇于实践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转变对失败的态度,把错误和失败看作学习的机会和推动知识创新的契机;④企业文化中对过去的经验规则应采取批判的继承的态度,要鼓励员工敢于打破常规,避免产生思维定势而阻碍知识创新的进程。
  
  4.2 组织结构
  在本研究中,组织结构对企业内的知识共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于组织知识管理绩效的直接影响则不显著,但这并不是说明组织结构对于组织的知识管理绩效就不重要了,因为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对于知识共享的影响来间接地作用到知识管理的绩效。这一结论也说明,在珠三角的软件和电子信息企业中,组织结构对于企业内的知识共享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因此应该鼓励企业建立基于信任和充分授权员工的更为灵活的、分权的组织结构。
  
  4.3 技术支持
  在本研究中,技术支持对企业内的知识共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于组织知识管理绩效的直接影响则不显著,但这并不是说明技术支持对于组织的知识管理绩效就不重要了,因为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对于知识共享的影响来间接地作用到知识管理的绩效。这一结论也说明,在珠三角的软件和电子信息企业中,技术支持对于企业内的知识共享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因此应该促进企业去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来推进知识管理活动的进行。当然,在本研究中,技术支持不能为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取得提供直接的帮助,这也说明企业的技术工具在设计和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4.4 知识共享
  在本研究中,我们看到了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活动中的中心地位。首先,知识共享行为会对知识管理绩效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其还在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技术支持对于知识管理绩效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对于组织结构和技术支持来说,这种中介效应还是完全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的结论支持了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为企业正确认识知识管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技术、文化和组织等知识管理基础结构和流程对于知识管理实践的绩效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不止是检验了这样一种学界和业界的普遍观点,更深入探讨了技术、文化和组织对于知识管理绩效产生影响的内部作用机制。而研究的结论亦可对知识管理的理论发展提供一些实证证据,同时也可为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启示和参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