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云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137-01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创造了一个亘古未有的物质文明。可在这种快速“生产文明”的过程中,严重的环境问题正日渐成为制约发展并威胁人类自身存在的隐患。有识之士指出: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破坏是由人的盲目行为造成的,要改变这种恶化的关系还要靠觉悟了的人的自觉行动。在语文课上做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与加强环保教育相结合,既是可行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我们分析和运用现行教材,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各种教学活动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知识,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从字词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文中出现一些环境基础知识的名词,要讲清其词义,渗透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事。有些名词如“龙”,看来与环境教育无关,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花三两句话就能使学生受到一次环境教育。“龙”除了传说中是能呼风唤雨的动物及帝王的象征外,还有一种解释是“近代古生物学上指一些巨大的有脚有尾的爬虫”如恐龙,翼手龙。它们生活在广阔的湿地,吃大量的藻类植物,地球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早就灭绝了。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被毁,珍禽异兽就会灭绝,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堂上我们要注重语文课的特点,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渗透环境教育。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我们抓住六个字不放,即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抓住了这六个字就是抓准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突出特色。因为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美不胜收,所以陈毅元帅游览之后发出了“宁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的感慨,可见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名不虚传!但是前不久,我们游过桂林,山水之美确实令人留连忘返,但觉得现在漓江的水也并不那么清,山也不那么秀,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一语中的:那准是污染太严重了。教师接着说:如果不抓紧治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也会毁于一旦,中外游人将会乘兴而来,扫兴而归。这样一来,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这六个字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中,同时决非杞人忧天的环保教育,也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渗透在学生心头,挥之不去。
  二、运用“教材插图”感知形象,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学中,借助形象的画面,向学生展示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环保意识,激发环保热情。例如:在教《秋游》时,借助音乐和动画片,把学生带入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大自然美景中去,让大家感受到:秋天,天空那么蓝,那么高,白云像白兔,像绵羊;农田里,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小朋友们逮蚂蚱,奔跑,多开心啊!
  看完动画片后,启发学生:大自然这么美,我们更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在这种“情”与“境”的合力之下,孩子们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使孩子们在忘我的状态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树立起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小鸟,自觉地去做环保小卫士。
  三、感悟课文内容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
  如第三册语文课本中的《识字1》、《乡下孩子》、《识字8》、《青松》等课文都写到了植物,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小动物过冬》等课文中写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充满智慧。在教《蛇与庄稼》一文时,教师用类比法直接导入:古时候,普鲁士一个国王看到自己十分爱吃的即将成熟的樱桃被麻雀啄食,勃然大怒,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捕杀麻雀,这下麻雀可遭受了灭顶之灾。后来麻雀倒是消灭得差不多了,可是樱桃却被害虫吞食一空。这个故事表明了“樱桃――麻雀――害虫”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与我们今天学习的“蛇――田鼠――庄稼”是异曲同工的,告诉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维护生态平衡,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加倍的无的情惩罚。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过去“见蛇不打三分罪”的谚语,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已失去了其正确性,我们要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珍稀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行列之中去,逐渐使学生形成和发展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作为教师要分析和运用好教材,对能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的教材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不能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的教材也不能牵强附会,节外生枝。正确的态度是从实际出发,因课制宜,认真吃透和把握教材,善于在语言环境中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巧妙的渗透,做到文道结合,水乳交融,这样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任务,又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环保教育,做到一箭双雕。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环境教育因素,善于将环境教育渗透于知识载体中。从小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生态资源的习惯,这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小学生应该自觉做到爱惜、节约资源,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水电,不浪费粮食,不制造噪音,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的、清洁的、美丽的家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665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