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小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与创新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分

  摘要:数学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和演变,成为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日益呈现出数学化的趋势,生活中的数学阅读无处不在,手机费的明细账、产品说明书、股市走势图、各种统计报表等等无一不是数学阅读。因此,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与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08-01
  
  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
  (一)小学生较好的数学阅读氛围难以形成。经调查,我校的小学生多多少少进行过数学的课外阅读,多的几十本,少的仅仅只阅读过数学教材和自订的《小学生数学报》。而在阅读过的书籍中有关解题的、有关奥数方面的占了大部分,除去这部分很明显的应试的功利性的数学阅读外,其他的那种自觉的一般意义的数学阅读几乎为“零”。
  (二)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没有养成。我认为小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小学生阅读数学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不会深入思考,不会找重点、难点,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一些概念,几个有趣的故事。很多小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
  一、创新学生的数学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一)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帮助阅读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课外阅读,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不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二)让学生运用尝试解题与阅读对照相结合。尝试,是指对问题的一种探测活动,纵观科学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一件件的创造发明,都是从尝试开始的,学生在阅读那些典型题例及解析时,单纯的看一看,会阻碍他们创新思维的萌发,只有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尝试态度和创新能力,我要求他们学会先尝试解题,然后对照题目的解析,来验证自己的解法,如果发现两者有不同,应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佳解法。敢于尝试、追求成功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品质。
  (三)让学生学会联系学过的内容进行阅读。如阅读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可联系学过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即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的“割补法”来理解。
  (四)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小学数学读物内容十分丰富,有的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这时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五)让学生学会在阅读时圈画批注。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作批注,如用?号表示疑问,△表示引起注意,并把自己要说的话简要地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手脑并用,获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影响兴趣的因素很多。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专心注意、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有意识记,可以使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一)榜样激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积极向上,喜欢模仿,因而榜样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激励和影响作用,我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通过榜样激趣,效果也凸显出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数学阅读习惯悄然形成。
  (二)赏析激趣。老师撷取数学名人趣事,有声有色的向学生讲解,或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而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受书本的趣味性和情感体验的影响。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使他们运用想象和联想,借助自身的经验和数学文化的积淀,而感悟数学书的内涵。只有将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学生才能从数学阅读中感到充实和快乐,才会有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三)活动激趣。开展与数学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如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数学家的故事比赛,数学小报比赛,数学生活空间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巧用数学阅读评价,促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一)重视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形成过程,实施形成性评价。除了阅读数学教材外,我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数学史料、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世界名题等,对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作为评价者,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把评价贯穿于数学阅读的整个过程。
  (二)呵护学生数学阅读的独立感受,实施宽容性评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积淀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个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带上自己强烈的主客色彩,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对于学生众多的独特感受,我们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会和理解。
  (三)开放学生阅读的时空,实施延迟性评价。正常的情况下,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如果我们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阅读、去讨论、去体验和感悟,那么学生将从这开放阅读的时空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领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学生的阅读方法,引导孩子们在数学读本的海洋中邀游。用数学阅读唤醒学生的个性,开启他们的心灵,增长他们的智慧,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73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