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村寄宿学校留守儿童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永辉

  摘要: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可能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能解决的,必须要有政府、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农村寄宿学校才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更好地成长环境。
  关键词:关注;支持;营造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34-01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内陆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也相应的增多。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根据重庆市教委统计,重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有留守儿童134.2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37.3%。其中小学有农村留守儿童84.4万人(女童39.3万人),占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37.6%;初中有农村留守儿童49.8万人(女童23.5万人),占初中在校学生总数的36.9%。1这些数据综合了全市的市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得出的平均水平,在农村中小学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更高。
  政府和学校给予了留守儿童很高的关注,并且加大投资兴建寄宿学校或提高原有宿舍的条件。也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选择在学校寄宿,以前在学校寄宿的主要是家离学校特别远的高年级学生,数量很少,而现在很多学生(有的父母也在家)都选择在学校寄宿。并且寄宿的学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随着以往村办小学的撤销,偏远山村的学校学生都转移到镇上的中心校。促使以往以走读生为主的中心校开始转变成以“住读生”为主的寄宿学校。寄宿学生的增多不仅是对学校硬件方面的设施提出挑战,例如学校的校舍建设、食堂管理、开水房等设施建设等。更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等软实力的挑战。
  首先,对于学校来说,面临着角色的转变。在以往,学校的学生以走读生为主,学校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业上,并且保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人身安全。然而对于全日制寄宿学校而言,他们已实际代替了家长充当未成年在校学生的监护人角色,责任范围随之扩大,管理风险也大大增加。监护权在民法上本来是一种具有人身支配性的亲权,为何转移给了学校呢?原因在于此类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因住校脱离了家长的监护,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能脱离监护人而单独居住,其监护人不能出现缺位,因此这类学校理所当然的被推定为监护人,对未成年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姑且不论学校成为监护人是是否合理,但学校的管理风险增加的确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学生一旦出事,学校就要承担巨额的赔付,这对于一些本来经费就不充足的农村学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巨额的赔付使得农村学校在对寄宿学生进行管理时如履薄冰。压力可能会导致学校在管理时比较强硬,无形之中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压力,并不利于未成年的健康成长。
  目前摆在农村寄宿学校面前的问题,不仅仅是寄宿学生的安全问题、教育问题、还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如何化解农村寄宿学校的管理风险?如何为未成年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的、健康的、快乐的成长环境?
  就安全方面来说,首先,学校应该完善学生信息档案,尤其是家庭档案和父母的联系方式。如前所述,农村学校的“住读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大部分都由家里的“留守老人”照顾和教育,在学校的紧急联系人一栏,很多填写的也是“留守老人”的联系方式。学生在学校出现安全问题或者心理问题等,校方无法应该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学生的真正监护人――父母,校方和家长缺乏沟通,家长不能即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在面临紧急事故时也影响学校决策。其次,学校应该考虑为学生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以期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时候能够减轻一些赔付的负担,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保障。最后,学校在宿舍管理上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生活老师来专门负责学生的课堂之外的活动和安全;有困难的学校也应该派遣当值的教师来负责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安全等问题。
  心理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大部分由祖父母抚养长大,隔代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祖父母的溺爱导致留守儿童任性、脾气暴躁。而同时他们又面临着父母之爱的缺失,祖父母的溺爱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容易自卑、自闭,不擅长主动交流,性格内向。当遇到困难,面对烦恼的时候,他们缺乏倾诉的对象和宣泄的渠道。而学校在这方面如何作为?笔者有几点建议:1、帮助寄宿的留守儿童和父母保持稳定的联系,保持稳定联系的方法很多,比如每周固定的“亲情电话”,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开通“视频电话”,安排孩子和父母面对面的交流。父母之爱的缺失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和父母长期分隔两地,本来就交流很少,而有的父母由于受教育水平有限,沟通的观念不强,长期缺乏交流,必将导致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心理隔阂。2、班主任定期和学生的家长沟通,一方面,通过沟通让家长更清楚自己的孩子在校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学校的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3、丰富寄宿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在课堂之外,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空间,开展课余活动。4、重视心理健康,配备心理教育的老师,开展心理课程或者聘请相关专家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同时要对普通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心理辅导的水平,以便更加有效的和孩子沟通。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可能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能解决的,必须要有政府、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农村寄宿学校才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更好地成长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73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