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自学习惯的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养成学生良好语文自学习惯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学生自学习惯养成的策略,本文认为应发挥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从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自学态度;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联系课内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自学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20―1.5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关注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没有切实意识到学生自学习惯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也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指导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大失误。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叶圣陶先生曾劝诫我们:“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只知道捧着课本死记硬背是没有用处的,至多只能应付考试。学会了自学的本领,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将来离开了学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更是适应社会的必要之举。
  
  一、语文自学习惯的内涵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而把语文自学习惯作为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途径和方法,这样其实降低了语文自学习惯的等级。更多人热衷于研究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文自学习惯的养成。实际上,离开了良好语文自学习惯的依托,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了。叶圣陶先生是语文自学习惯的积极倡导者和切实践行者,并且对语文自学习惯有过很多论述,他曾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把习惯放在能力之前,可见叶圣陶先生对习惯养成的重视。因此,我们认为,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是指学生无须依赖语文教师而能够独立进行语文学习获取各种新知识的一种不自觉的心理倾向,它无须刻意地思考和分析,就能自然地开展学习。包括规范的书写习惯、正确的朗读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懂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观察的习惯、质疑思考的习惯、博览群书的习惯等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方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快速发展的21世纪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往往是以良好的习惯养成为前提的,而各种良好的习惯当中,自学习惯的养成又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此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还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需要具有良好自学习惯的终身学习者。
  
  二、语文自学习惯的养成
  
  既然语文自学习惯如此重要,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那么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呢?我们认为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是分不开的。如叶圣陶所说:“自学能力的强或弱根据在校时候所受教育的好或差。假如在校时候常被引导向自学方面前进,学生有福了,他们一辈子得到无限好的受用。”“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一直学到老。”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自学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学生若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将学习由一件苦恼的事转化成快乐的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探究潜能和兴趣的指向。比如在教授鲁迅的《药》以前,先跟学生说这篇小说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就会激起学生在课下自学的兴趣和自觉性。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很多学生往往在老师布置自学任务时,满脸的苦恼和委屈,进行被动的自学,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而不是盲目被动地进行语文自学能力训练。
  (二)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授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要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就必须有意识地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只有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学,并慢慢培养他们带着问题读书,圈点批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从而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些方法主要有序列法、发现法、暗示法、定向法、评价法、调整法、迁移法等,也可以遵循自读、置疑、讨论、自结、自测学习顺序。或者用“圈点批划法、读写结合法、设疑释疑法、循序渐进法、温故知新法、宏微相辅法”。此外,也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比如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同时也使他们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三)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
  正如爱迪生所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自学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因为思考和质疑是语文自学习惯的核心因素,离开了它们,语文自学习惯便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质疑是一种思考,但思考的范围更广,质疑的切入点主要有根据课文题目质疑、根据课后习题质疑、根据标点符号质疑、根据中心内容质疑等。学生自觉质疑和思考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语文教师鼓励和启发的,学生只有在平时的课堂当中养成自觉质疑思考的习惯,才能在课外阅读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建构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四)联系课内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不囿于“一车一骡一条道”,而应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课内、课外一起抓。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最终要在课外的学习当中才能得到应用,也更多地在课外使用,因此应更多地关注课外,把课内的自学习惯迁移到课外,同时,开展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在课内学到的自学习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历练和巩固。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像编辑出版校报、校刊,有组织地开展报告会、讨论会、故事会,或者指导学生自导自演话剧等,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为学生导航,比如课外阅读经典名著、报刊杂志,阅读有影响、有争议的一些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科技读物,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练习、多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知识视野的平台,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总之,良好语文自学习惯的养成,不仅是时代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整个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只有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卷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陈新萃.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9 ,14 (S1):7.
  [3]牟荣康.培养职校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0(3).
  【收稿日期】2010年9月12日
  【作者简介】李鹏(1981― ):男,吉林白城人,洮南市第四中学语文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 庄照岗(1985― ):男,河南开封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6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