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王家富:红枫湖畔描新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清组文

  走进坐落在红枫湖畔的清镇市红枫湖镇民联村,一幅新农村建设画图展现眼前:一条条水泥硬化小道串连入户,一个个科技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一幢幢崭新瓦房掩映绿树丛中……这些,让你感到一个乡村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气象。
  2000年以前,全村绝大部分村民主要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而现在,民联村却涌现了不少奶牛专业户、荷兰豆种植能手、西瓜种植大户。村民们说,这一切变化都与王家富密不可分。
  
  回乡创业成功
  
  王家富今年36岁,曾外出打工多年。在外期间,他边干活儿,边向别人虚心学习农业技术,并买了一些蔬菜、水果栽培类书籍,刻苦研读。
  1991年,王家富回到家乡。他用打工挣得的积蓄搞起了种植,并从《西瓜栽培种植技术》、《西红柿嫁接技术》、《荷兰豆栽培管理技术》等书籍中学会了多种种植技术。
  1998年,王家富决定试种西瓜。他承包了村里的25亩地,把家里仅有的1•4万元积蓄全部购买了地膜、化肥等物资。他边看书,边操作,后来索性就在瓜地里搭起了棚子,守着小西瓜一天天长大。到了7月,10多公斤重的一个个大西瓜堆得满地都是。
  西瓜种出来了,销售是一个大问题,仅靠在贵黄路边摆个小摊,一天还卖不出两百斤。情急之下,王家富径直来到贵阳水果批发市场。看了他送去的样品后,批发商把车开到了他的瓜地里,不到1个星期,20多万斤西瓜全部拉光,当年收入7.5万余元。
  王家富不仅尝到了种西瓜的甜头,更尝到了农产品大市场的甜头。
  
  致富不忘乡亲
  
  王家富富了,他想到了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在他的积极动员下,1999年,全村60户人家不种稻谷,改种西瓜,面积达300余亩。他无私地把种植技术传授给大家,从搭棚到育苗,地膜覆盖,移栽技术,施肥除草,田间管理,他都一项一项耐心指导。他还经常到贵阳、清镇、平坝等地联系销路,西瓜成熟前一个月就被预定完了。田里出瓜时,路上的车排成了长龙。这一现象引起了市、镇政府的高度重视,民联村被规划为西瓜种植基地。
  就在这一年,王家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同时还当选为村民组长。村里的年轻人都以他为榜样,陆续返回家乡发展种养业,王家富帮助他们申请贷款扶持。到2002年,全村西瓜种植面积达800亩;2003年突破了1000亩,还带动了附近村寨种植600余亩,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的种植基地。民联村也因此成为清镇市果蔬示范基地。
  
  抓住产调风向标
  
  2002年,在清镇市蔬菜办的指导下,民联村拿到了300亩荷兰豆种植的订单。在王家富的带动下,110户农户在收完西瓜的地里又种上了荷兰豆。由于是出口产品,种植技术更加精细,质量要求更加严格,王家富全身心的投入到种植技术的摸索上,查阅各种资料,主动向专家求教,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做好,并作详细记录。
  一分辛勤一分回报,当年7月,省农业厅带领荷兰豆的客商和全省各地、州、市的专家到民联村荷兰豆种植基地召开现场会。经实地进行各种参数检测后,广东客商指着王家富种的荷兰豆说:“广东种了20年的荷兰豆都没有这个村种的品质好”,并表示贵州省荷兰豆出口质量就按照民联村荷兰豆的标准定购。经过贵州省商检局的检验,民联村的荷兰豆被指定为三年内免检的出口产品。
  2003年,王家富又组织300户村民筹资,在贵黄路边建起一个300平方米的蔬菜收购销售点。2006年蔬菜收购销售点向广东等省、市销售晚番茄3300吨、辣椒20多吨、豌豆50多吨、西瓜600吨,年创利300余万元。
  王家富以自己的勤劳和执著,土里刨金,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在他的带领下,民联村村民科技致富的意识极大地提高了。紧跟产业结构调整的风向标,什么能赚到钱就种什么。
  王家富出名了,他带村民共奔富路的事迹很快传开。2003年5月,王家富被团中央、农业部表彰为“农村青年致富创业带头人”;2004年被评为“贵州省第四届杰出青年农民”,被清镇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乡土拔尖人才”;2006年被贵阳市蔬菜办表彰为“贵阳市营销大户”和“贵阳市蔬菜外销状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0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