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洁 叶一舵

  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一支持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①学校方面:包括教师与校领导、同事、学生的关系等。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同事的友谊与合作,学生的尊重与爱戴等是构成良好学校支持网络的关键因素。②家庭方面: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夫妻双方的理解与恩爱,亲子之间的良好互动,婆媳之间的和睦关爱等是构成良好的家庭支持网络的关键因素。③社会方面:包括教师与朋友、学生家长、社会媒体、社会群众的关系等。朋友的陪伴与鼓励,学生家长的理解与尊重,社会媒体、社会群众的友好与宽容等是构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关键因素。
  
  社会支持的作用
  
  人是社会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便每日都要与其他个体打交道,社会支持就来源于身边的这些个体,它是一种资源,一种保护,一种归属。社会支持对于个人,特别是个体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社会支持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证明,教师的社会支持越完善,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反之,社会支持越不完善或者越匮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2)社会支持对心理压力起缓冲作用。
  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决定心理压力与身心健康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它对心理压力起缓冲作用,
  (3)社会支持对教师的职业枯竭有调节作用。
  职业枯竭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支持越完善,职业枯竭程度越低。可见,社会支持对教师的职业枯竭具有调节作用。
  (4)社会支持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之一。
  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如何改善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
  
  教师要改善社会支持系统,首先得从自身入手。
  (1)在学校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教师在校,除了课堂,就属在办公室待的时间最多了。一间大办公室通常是许多教师共享的,同事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磕磕绊绊总是难免,而此时的关键是如何对待磕绊以及如何化解。选择在心里反复强化这样不顺心的感受,或者随意猜度别人,还是不计前嫌地依旧以微笑示人?
  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过“情绪ABC理论”,即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也就是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激发事件A本身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的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直接引发的。这个理论可以运用到处理磕绊的问题上。磕绊产生前,可能同事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让自己不舒服,而此时如果运用了错误的信念B――对方是故意要让自己难受的,那么结果很显然,双方可能争执或冷战。可是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把对方的言行看作是无心的,那么争执可能就不会产生了。
  例如,一女教师一次为了一盒失踪的粉笔,同一男教师争执起来。女教师很不客气地说是该男教师故意将粉笔藏起来,不让大家用。居心不良。男教师受不住这个冤枉,更受不了“居心不良”的讽刺,把手中的课本猛地往桌上一摔,拉开抽屉整理东西,声称要立即找校长辞职。在这个案例中,以女教师为例,激发事件A是找不到粉笔,行为结果C则是她讽刺男教师,最后二人关系破裂。找不到粉笔并不会直接导致她去讽刺男教师,并最终导致二人关系破裂,引发此消极行为后果的直接原因其实是错误信念B――她认为是男教师故意藏起粉笔不让大家用。假如,她能够以另外一种信念代替错误信念,或许争执就不会发生。例如,她可以认为粉笔是被某个老师无意间落在某个地方了,就不会将矛头指向该男教师了。
  (2)回家前积极调动正性情绪。教师在超负荷工作之后,很容易把工作上的负性情绪带回家中,从而无法心平气和地与长辈、爱人、子女沟通,无效的沟通极易引发紧张的家庭关系。家与个体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也是个体可以获得最多社会支持的地方。如果每日家中的气氛都是剑拔弩张的,个体在家完全不能感受到舒心与温暖,那么情绪必定受到影响。第二天又带着情绪回到工作岗位,在学校容易和领导、同事产生冲突,如此恶性循环。教师可以通过“爱家条件反射”的练习来养成不轻易把负性情绪带回家的习惯,这是与家庭成员和睦融洽相处的必要前提。所谓条件反射,就需要有一个刺激物,来建立刺激物与目标之间的联结,而达到出现刺激物就能马上启动目标的程度。“爱家条件反射”中的目标是愉悦的情绪,刺激物则需要每个教师自己去寻找,因为刺激物因人而异。这个刺激物可以是回家路上必做的一件事,或者是家附近的一样东西,只要保证它是回家之前能做或者能看到能听到的任何事物就可以。慢慢训练自己,当这个事物出现,就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回家了”。然后先发自内心地微笑,接着调动起愉悦的情绪,让工作上的负性情绪远离自己。这样反复练习,最后就可以达到刺激物一出现,就能提早酝酿回家的情绪,把正性情绪带回家,让家真正成为温暖的港湾。
  (3)多结交一些外行业的朋友。由于教师工作时间长、负荷量大,没有太多时间结交教育行业以外的朋友。而与圈内的朋友交流的时候,话题难免会局限于教育事业,彼此可能互相抱怨、倾诉工作的辛苦。这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排遣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使朋友间的交谈都弥漫着工作上的污浊气息。可以选择多结交一些外行业的朋友,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自新行业的朋友往往可以提供新鲜的见解和看法,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广阔,还可以耳濡甘染地培养出一些兴趣爱好。教师有一点业余爱好至少有两点好处:一对教学自身有帮助,知识面宽的人能“取之左右逢其源”。因为世上不少事物都是相通的,而学生更崇拜有爱好有才气的教师。这对于增进师生感情是有益处的;二对健康有帮助,有所追求便有所寄托,人也不会落入“小圈子”里转不出来。
  中年女教师如果不多一点业余生活爱好,很有可能会莫名其妙地情绪低落,严重的还会患抑郁症。有一位中年女教师,家庭和睦,经济也富裕,可是工作压力重。日复一日地从事着繁重的工作,让她没有了任何业余爱好和结交圈外朋友的机会。后来她觉得做什么都没劲,毫无乐趣。之后有人建议她不要总是待在工作与家庭圈子里,而要多出去旅游、结交朋友、培养兴趣爱好。她采纳了建议,抽出业余时间去社交、做运动,没过多久,又重新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起来。所以生活一定要有点趣味,做人不可无趣,当教师更是如此。
  改善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是一个全面互动的过程。例如,学校的领导如果可以更多地关心、支持教师,家人如果可以更多地理解教师、多分担一些家务,公众如果能够更好地尊师重教,新闻媒体如果可以更多地报道关于教师健康阳光的信息,整个社会如果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个更宽容更温馨的环境,则教师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就会减少很多。
  
  责任编辑:陈玉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9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