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教师必备素质:课堂管理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学生个性发展及教师专业化养成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学教师所应掌握的基本能力与必备素质。随着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教师欲在课堂管理方面获得专业成长与发展,需要樹立并运用正确的课堂管理理念、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课堂常规、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正确对待小学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反思个人课堂活动管理。
  关键词:课堂管理;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管理策略;课题问题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5-0028-03
  科学的课堂管理是小学教师有效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对其提出的重要要求,它包括课堂秩序、课堂教学、课堂时间及课堂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确保有限教学时间得以有效利用,构建有利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友好发展,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方式。课堂管理能够体现教师素养,优质的教师配合高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上开展,小学儿童在校的大多数时间也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小学教师唯有加强对课堂管理的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述
   “管理”是管理者“利用某些原理和方法、手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调动组织成员努力工作,并合理运用物资、人力、时间等资源,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1]。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是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等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措施[2]。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在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渐渐被人们重视,同时,社会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掌握和运用的策略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编制教学计划的策略;课堂管理策略等。”[2]由此可见,课堂管理策略的运用对教师的成长和培养起到推动作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必要求教师对课堂管理策略进行掌握和运用。
  二、课堂管理的价值
   小学教学活动是小学教师和小学儿童相辅相成的活动,是小学教师以适当的教学手段,在有秩序的课堂纪律下构成的以小学教师为主导,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不当,会导致不良结果的产生,例如,影响小学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本人专业化发展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而,小学教师须不断加强对课堂管理相关理念及策略的学习和运用。
  (一)课堂管理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保障作用
   在小学各科目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课上开小差、说话、随意离开座位等)较常见,这不仅会打断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久之甚至可能使教师产生疲乏厌烦的情绪。此外,学生问题行为的发出者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有时还会影响班级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更多同学的分心。最终,不但教师所预备的教学内容不能顺利地完成,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可见掌握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可以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课堂管理对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起到关键作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尼曾说过:“在教师完成的所有任务中,没有比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了。”[3]教师对课堂物质环境的布置(课桌椅摆放、墙报等)及心理环境的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关系的维护等)属于课堂环境管理,是课堂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教师通过对课堂环境的管理,可以逐步提升自己对课堂管理的能力,为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课堂管理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课堂上学生违反课堂规范的问题,教师是否正确处理了?是认真开导、任其发展还是简单体罚或责骂?小学儿童心理非常脆弱,如果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处理方式方法不科学,不仅会影响他们幼小心灵的健康发展,很可能导致小学儿童产生一些消极心理,如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小学儿童可能会因教师处理方式不当导致失去自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等问题。只有加强课堂管理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教师才能在处理课堂问题时做到科学合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小学儿童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的策略
   不同年级段的小学生需要不同的课堂管理手段,课堂管理能力体现出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评估教师能否掌控课堂的不可或缺的指标。小学教师可以加强自身学习,灵活运用以下策略。
  (一)树立并运用正确的课堂管理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育行为是教育理念的外化。”[4]与行为相分离的概念必定是空泛的概念,而缺乏概念的行为必然是盲目的行为。 因此,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当树立并运用正确的课堂管理理念指导自身的课堂管理行为,坚持以小学儿童为本,尊重个性,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
   小学教师应当把教学与课题管理看得同等重要。若仅把课堂管理用作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会被曲解为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这将使教师过于夸大自己的权威,认为课堂管理就是严格控制小学儿童的行为,让他们在课堂中规规矩矩服从各种班级规章,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小学儿童如果违反教学中教师发出的指令,他们将被视为不尊敬老师,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或惩罚。显然,教师们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管理理念。设身处地地从小学儿童的角度来看问题,树立以小学儿童为本的课堂管理观,以小学儿童为中心,确保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坚持以小学儿童为本、尊重和保护好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性,并注重构建和发展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课堂常规
   班级课堂常规是每一名小学儿童都应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没有规矩就没有课堂,小学儿童天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首先应当注重的是班级课堂常规的建立。小学儿童遵守课堂常规,有利于他们保持正确的学习习惯。并且规范的课堂常规有助于良好课堂纪律的保持,可以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概率,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入学伊始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参与制定课堂班规。马卡连柯曾指出:“班级不是一群独自聚集起来的人,而是由于目标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的整体。”[5]显然,班级小学儿童应该在教师的组织下,全员参与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则,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行为的准则。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小学儿童合理的想法,每一项班规的制定都尽可能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后再通过。学生在参与共同制定班规的过程中,感受到主体意识得到老师的尊重,更容易理解和执行自己参与制定的班规。
   其次,班规的语言表述可以采用小学儿童易于理解的、正面的、鼓励类的形式。如课堂有关学习的讨论请尽量小声,不要影响到他人;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课上课下使用礼貌用语等。最好不采用消极的禁止性命令语言,如禁止课上说话、禁止嬉笑打闹等。此外,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展现课堂常规。教师可以把班规改为儿歌的形式,不但通顺流畅,符合小学儿童学习的特点,而且可以随时让学生诵读。
   最后,制定并严格执行学生遵守或违反课堂常规的办法。行为主义认为积极强化某一行为,它的重复性更强,因此教师可以提出强化学生良好行为的奖励,而对于违反规则的同学,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小惩罚,取消学生的某些活动权利,教师要做到公正公平,不管是成绩优秀还是后进生违反了课堂问题行为的都应该以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
   (三)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
   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就必须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就会被改变。”[5]由此可见,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虽然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部原因,但也不可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课堂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课堂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内部墙面、布告栏等各方面的设计、课桌椅的摆放及教学硬件设备等;课堂精神环境主要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包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课堂气氛等。
   1.加强课堂物质环境的建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6]因此,教室的自然环境是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是良好的课堂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脏乱的、单调空洞的教室,学生长期在其中学习,会觉得枯燥无趣,造成视觉疲劳,而舒适、整洁美观的环境设计不但可以让学生和教师感到放松,还可以推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
   教室环境设计要整洁、柔和、美观,且符合小学儿童的年纪。教室环境设计时,墙面可以用暖色调粉饰,如浅黄色等;教室盆景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带一些自己家里种的花草,学生在课后观察花草生命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课桌椅的摆放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不必一味采用传统固定的“井字式”,可采用“椭圆桌式”“U字型”的摆放方式以加强师生间、学生小组间的交流,使得每个小学儿童能够完整地看到课堂示范;墙面可贴上学生自己的绘画、手抄报等,学生看见自己的成果被展示出来,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张贴一些有趣味且富含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吸引学生去阅读、思考。 此外,教学设施设备的布置、教室物品的摆放及其他装饰应尽量把舒适和整洁作为标准,营造出和谐生动的课堂自然环境。
   2.优化课堂精神环境的建设
   人本主义学习论比较关注精神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张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和谐和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精神环境不仅对师生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平等、互動、友爱的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安慰,体会到有人关爱他们,有利于发现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为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生心理、品格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只有在这样积极向上、安全友好的课堂中,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且这样的课堂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推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因此,优化课堂精神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发展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教师要主动构建和发展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促进,是儿童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儿童产生合理课堂行为的关键。融洽师生关系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了解、关爱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家庭环境等;教师要转变学生观,提高个体素养;要坚持教育民主,不偏不倚地看待每一名孩子,基于小学儿童的发展,为他们着想,理解并宽容学生。教师要爱护、尊重学生,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用宽容和理解的心去接纳学生的独特个性表现。
   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谈,通过沟通发现学生的心理活动。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表现良好。教师应多找学生交流以了解学生们的心理需要(例如,在与学生交流时可以提问:教师的讲授方法你习惯吗?坐在后面你能听见吗?教学内容能不能理解?)谈话时教师要转变为学生的朋友,以朋友的角色去沟通,一定要亲切和蔼、真诚耐心地和学生交流,信任并理解自己的学生。尤其对于一些淘气的儿童,教师应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犯错误时,要意识到学生不可被过度指责,要从侧面教育学生,注重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总之,课堂环境的建设只有把物理环境的改善与心理环境的优化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   (四)正确对待小学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此处主要指课堂秩序问题),是指学生在课堂发生的,扰乱教学秩序、影响他人学习、违反课堂规范的行为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受教师、学生本人及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课堂问题行为难免存在于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对儿童的后期学习及规范化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大影响,此外,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利于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最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方式一定要科学。
   第一,小学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和总结。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行为塑造的潜能很大。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本性发展不够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不合适的课堂行为,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在处理问题行为时,一定要及时、有效,首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再通过行为强化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第二,小学教师应使小学儿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小学儿童的行为自控力差,专注力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善于选取班级优秀儿童作为范例,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众所周知,小学的儿童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通过对班级同学的优秀课堂行为进行表扬,小学儿童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行为是不应该发生的,是不正确的,这样可以激励问题学生改正自己的问题行为。
  (五)积极反思个人课堂活动管理
   对自身课堂管理相关活动进行反思,是教师迅速提升课堂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常教师的课堂管理是一个“学习课堂管理理论—进行课堂管理实践—反思课堂管理问题—再学习新课堂管理理论—再进行实践—新一轮反思”,如此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体自身的反思是重中之重。小学教师应当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时刻注重对自己的课堂管理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此外,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极其重要。若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使教学顺利开展[7]。
   总之,教师通过反思自身的课堂管理行为,可以觉察和弥补课堂管理能力的不足,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的办法,并且反思可以提高教师发掘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反思使教师对课堂管理方方面面的理解更加透彻,且教师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课堂管理不足的原因,特别是教师自身的原因。這种有意识的反思推动了教师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有助于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不断反思,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行动研究。通过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解决自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促进个体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朝辉.中学英语课堂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陈建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动态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70—73.
  [5]许洁.小学低年级实施生命化班级管理的行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6]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常宝成.课堂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8):39—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