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厦门打造新引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永旭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地、市)大型集团总部入驻,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在“总部经济”中,总部集中的区域一般具有区位优势,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向该区域流动,在价值链分工中,占据“高端”地位,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不但能够补偿其较高的费用成本,而且能够提升本区域的产业水平,扩大本地区经济总量,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名企总部纷纷入驻厦门
厦门一直致力于吸引企业来厦设立总部。由于厦门有着迷人的风光、较为响亮的海外知名度,福建省特别是闽南地区的大中型企业已经把厦门当成了自家会客的“厅堂”。一些企业把工厂留在当地,把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等向厦门转移。
据透露,灿坤日前已将位于戴尔电脑公司旁边的厂房转让给戴尔使用,下一步还将把位于湖里区的厂房搬出厦门,而后将该块土地用于建设写字楼,楼下作为产品销售使用,楼上作为研发机构的办公场所。此外,灿坤还可能将现在位于日本的、拥有150个雇员的研究机构搬到厦门,再从厦门周边招收一些研发人员,将厦门的研发机构建成灿坤的研发中心。
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亿力集团、升汇集团等多家企业的总部相继在思明区内的高端写字楼里“安营扎寨”,至今,思明区已有11家企业的总部落户。银行中心是思明区成功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个缩影,目前已有索尼、松下、通用等190多家世界和国内一流企业入驻,出租率将近100%,2003年这栋楼里的企业创造税收达6800多万元。
目前,厦门金尚路总部经济带已现刍形。此规划区段南起薛岭山、北至环岛路(机场),全长约3.2公里,设计地段为沿线道路向两侧扩充300米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224公顷。
说到规划建设的总部经济带具备的优势,据湖里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陈安冬介绍,首先,金尚路北段离高崎国际机场近,这条路又是厦门的迎宾大道,道路重要性要求品位必须高;其次,这一地块两边还有发展空间,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等待开发建设;第三,这里算是城乡结合部,但又是比较靠近城市的地方;第四,湖里区政府未来将搬到这里,就像当年市政府搬到湖滨北路后在这里形成金融一条街一样,经过湖里区的规划建设,未来有条件在这周边形成一个总部经济带。
按照规划,为了使金尚路北段具备总部经济带条件,湖里区将把道路两边地块做大,这里不是要做成小小的一块,而是把这段道路3.2公里利用起来,设有两个组团。这里面要有配套,有银行、酒店、休闲的地方和地下商场等。该区域将形成两个中心,一是以区政府为中心的商业中心,另一个是以戴尔为中心的大物流公司。
备厚礼招揽外地企业
据悉,为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厦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采购中心,2004年11初,厦门市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境内外企业在厦门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向境内外企业发出邀请,盛情招揽外地企业到厦门设立区域总部。
在土地使用方面,厦门市政府批准“总部经济”企业在一些商务集中办公区内,可申请建设自用的办公楼,其申请的地块经公示后,由当地政府批准以协议方式出让建设用地。同时,当地政府还在商务集中办公区内划出部分地块,以征地拆迁成本加配套费为挂牌底价,面向社会挂牌出让专门用于建造商务办公楼的建设用地。
在财政优惠政策方面,根据《暂行规定》,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将由市、区两级财政根据“总部经济”企业在厦形成的年度利润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补贴年限为五年。著名跨国公司、境内外较大金融机构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来厦设立地区总部的,可分别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
在工商注册方面,厦门市则着力吸引一些领域的投资和“总部经济”的设立,支持外资企业地区总部设立面向内地的商品批发与零售机构,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地区总部依法设立财务公司,向其投资的企业提供财务支持。
而在出入境方面,厦门地方政府也为“总部经济”创造了方便。“总部经济”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享受出入境便利:中高级职员中的中国公民可在厦办理因私护照;香港、澳门同胞可办理1~5年的《厦门市华侨港澳同胞居住证》,台湾居民可优先办理五年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和1~5年暂住及多次往返签证;外籍人员可优先办理居留延期和多次往返签证;中资或中资控投企业总部的中高级职员中的中方人员出国可办理因公护照。
“总部经济”助推厦门经济
诚如业界人士认为的那样,对于政府来说,“头脑在本地、生产在外地、市场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区域性“总部经济”特点,除了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之外,还会带来餐饮、会议、观光、旅游、休闲经济以及楼宇外围某些特色街的形成和发展,其衍生效应也十分明显。对于城市来说,“总部经济”会带来城市文化的多元和融合,能够使得整个城市的开放度更高,使得城市的基础设施、各种条件更趋完善。对于企业来说,“总部经济”带来的是更多的商业机会。“总部经济”这种运行模型不仅成为企业腾飞,而且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劲引擎。
据资料显示,去年厦门市实际利用内资10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7%,不仅创下厦门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其总量之大、增幅之高均居全省首位。据悉,这一成绩的取得,跟厦门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密切相关。厦门催生“总部经济”,将促进和推动厦门经济社会的发展。
厦门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助理陈传发认为,厦门总部经济带的建立,将集聚大批的跨国公司企业总部,那么,厦门的商务环境、法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必将得到各国商家、巨子的认同,无形中也就提升了厦门的知名度、赞誉度和国际(内)地位,促进了地产升值,加速了“高端”人才的集聚、培养与再生,加快厦门社会的进步和国际化的步伐。另外,总部经济带的建立,也将促进知识型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并形成知识型服务业的产业链,如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产业链;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业产业链;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业产业链;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产业链,这样形成的多种高知识型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将大大提升厦门的产业品位。
虽然发展“总部经济”将促进和推动厦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对如何发展“总部经济”,如何进行规范还存有疑虑。在今年厦门人大政协会议上,针对有委员提出的:“我们现在提倡发展‘总部经济’,但是有的企业在厦门租了办公地点,从厦门的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中得到好处,制造业却放在其他城市,市政府是否有规范‘总部经济’的打算”的问题,厦门市市长张昌平回答说:厦门的功能定位决定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的规范当然很重要,但现在厦门还没到要对其进行规范的时候,因为我们正处于对“总部经济”进行选择吸收的阶段,过早进行规范,以后“总部”要进厦门就难了。但是,我们现在也规定了,对“两头在外”的公司企业,我们不给出口退税;而如果对厦门的港口建设有帮助的,我们还要继续给予政策支持。今后,我们对每个公司每个总部会更加精打细算,算好成本。
张昌平说,“总部经济”代表了厦门的发展水平,代表了厦门辐射周边的能力,无论从厦门建设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还是从厦门目前写字楼的供需状况,厦门都要鼓励多建写字楼、尤其是高级写字楼,不断创造更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厦门投资兴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10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