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纸媒与微博如何共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纸媒如何在转型长级中彰显传媒媒体的品牌影响力?本文分析了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提出纸媒可以借力微博,寻找新闻源、抢占话语权、增强报道深度等,运应阅读市场变化的需要,在与微博的拥抱中,贴近网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实践建议。 关键词 微博 报纸新闻 报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刘兢,华商报社时政新闻部,西安710068 从2009年8月新浪微博测试版运营开始算起,至今刚好两周年。两年来,微博在中国不仅实现了爆炸式增长,它也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径。微博兴起之后,纸媒尤其是纸媒新闻似乎寻找了新的传播途径,纷纷探寻与微博结合的完美状态。 一、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和传统博客相比,微博发布更便利、传播更迅速,字数限制在140字之内,方便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多媒体平台浏览发布,所发信息实时传达,并可一键转发。 微博最早产生于2007年3月,一个名为Twitter的网站在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的策划下上线。2009年8月,新浪网在国内率先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有调查发现,80%以上的用户使用微博进行过信息搜索,而微博上的热议话题也能变为社会焦点话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据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1.4亿。预计到今年年底,新浪微博的用户数将超过2亿。 微博之所以发展势头迅猛是由于其具有信息传播“零时差”信息文本草根性和信息传播裂变性等特点。 微博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零时差”。每一个微博用户都能成为突发事件的现场记者,迅速、及时地进行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微博的信息几乎每分钟都在更新,微博信息传播的即时性、高效性、便捷性满足了网民对于获取即时新闻的强烈要求。 微博对信息文本的要求相对简单,140个字符之内。看起来大多不成系统,多是闲言碎语的感想、生活细节的交流。它不需要精湛的写作技巧,使更多的用户利用微博进行现场报道,构筑了一个“全民记者”的平台。 粉丝的裂变式、交互式传播是微博所独有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有别于以往广播、电视、报纸。当这种裂变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就某一个话题零散地聚集在一起时,很容易形成一个网络甚至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其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传播方式之便利,远非其他媒介所能比拟。 二、报纸新闻传播应“借力”微博 报纸新闻的传播应“借力”微博,这已成为国内大多数主流媒体的共识。・报纸微博,是传统报纸在互联网上开通的官方微博,是报纸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对互联网新技术的创新性应用。 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期间,更是掀起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媒体开通官方微博的新浪潮,微博发布、微博直播、微博访谈、微博调查,这次报道无论参与媒体规模、微博用户数量与报道形式创新都超过以往。据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发布的“上海市全国两会认知与评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微博、社交网络等关注两会信息的公众比例超17%。这说明报纸微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是以一种崭新的新闻传播载体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纸媒纷纷开通微博,显示出主动与新媒体融合的积极姿态。那么报纸新闻如何与微博共振? (一)从微博中发现新闻源 微博有最快的信息传输工具――手机,最庞大的“通讯员”队伍――新闻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以及最广泛的传播员――网民,因而逐渐成为“最快捷、最草根的新闻发布厅”。 在中国社科院2009年12月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微博被评价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基于此种原因,截至2011年5月20日,国内有359家都市报在新浪网开通了官方微博。报纸入驻微博后,借助关注对象选取的热点话题进行新闻组织,判断有价值的新闻,通过对话题互动和发展的观察,做出深受读者喜爱的新闻。 2011年6月20日,网友“在西安”在微博上传的一张照片引起了很多博友的转发和热议。照片里,一栋公寓楼上自上而下悬挂一条条幅,上面写着:“不管以后是谁的男人,你们永远是我们的男生。”条幅红底白字,大约有六七米长。此消息一时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 《华商报》官方微博在发现后,迅速组织报社记者前往西安科技大学校本部对此照片进行求证。在深入采访和多方求证之后发现,该消息不仅是真实的,还发掘出微博背后的新闻“悬挂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就被学校要求取了下来”。华商报记者迅即在当天采写了一篇文图结合的题为的《不管以后是谁的男人,你们永远是我们的男生》新闻,并于2011年6月21日刊发在《华商报》A8版头条位置。这仅是《华商报》从微博上发现新闻源的一个事例。《华商报》媒体互动部不仅安排专人监控微博热点话题,及时安排记者将热点话题落地。 2011年6月23日下午4时许,北京突降十年来罕见的最强降雨。当时《中国日报》图片编辑第一时间打开北京交通台了解实时路况信息,并分派记者从不同位置赶往陶然亭、苹果园等地点进行采访拍摄。 当日下午5时4分,一位图片编辑在新浪微博发现名为“水葆拉”的网友发了一张“地铁瀑布”的图片,联系发布人黄琰和图片拍摄者杨迪,了解这张手机照片的拍摄经过并确认其真实性。一小时后,新闻图片中心的邮箱收到作者的原图电子文件和报纸书名刊发的授权。 随后便有了《中国日报》头版大图使用的是手机拍摄发到微博上的图片,此后,《中国日报》凭借这一微博迅速组织专题,做出了一组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北京暴雨报道。 (二)为微博传播的新闻事实协助微博核证新闻度 微博时代缺的不是信息,而是事实的核证。这是报纸等传统纸质媒体的着力点和优势所在。 今年7月23日,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7月29日,腾讯微博实名认证用户郭瑶发微博称:“我的一百天大的孩子在此次事故中不在了(微博中上传了多张孩子的照片),我儿子生前手上戴的小手镯不见了,银色的,上面有波浪花纹,有看见的请通知我一下,希望你们能体会一个母亲的心,做做好事。” 这条微博几天内被转发数十万次,包括众多媒体从业人员在内的数百位微博认证用户,也对这条微博进行了转发。很多网友跟帖称,已经给这个郭瑶汇去了慰问金。但细心的《大河报》、央视等媒体的记者发现,这名自称郭瑶的用户,是假冒遇难者家属,借用他人照片发布了微博。照片中婴儿,实际已有6个多月大,并未遇难。随后,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腾讯公司将郭瑶微博账号注销。 由此给我们的警醒是,在泥沙俱下的海量网络信息中,要将微博的线索化作做报纸新闻,仍需要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客观地面对来自于微博的消息,若真实,可以继续跟踪报道;若虚假,则从客观公正的角度予以澄清。纸博无疑在查证新闻事实上发挥着传媒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真实性和权威性弥补了微博的不足之处。 (三)扩大报纸影响力 报纸微博是报纸进入新媒体领域的桥头堡,也是报纸应对网络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报纸微博的传递,及其背后几何级数量的微博圈子的关注和发送,让很多没有订报和读报的读者了解到这些信息,进一步放大报纸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以2011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在微博上开设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为例。此微博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强烈反响,《新京报》的官方微博不仅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转帖与跟帖,更是派出记者全程跟踪采访,还积极联系当地公安部门,将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作为线索提供给警方进行侦查。此外,还将事件的最新进展在报纸上醒目位置进行刊发。正是因为《新京报》在这一事件上的主动出击,在“微博打拐”事件中抢得了话语权,赢得了先手,使其在全国媒体竞争中遥遥领先。 一般而言,网络事件初期常伴有不同的说法和观点,从不同角度看,事件各方都伴有支持自己的事实,事实虽多但真相只有一个。报纸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应该在网络事件中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帮组人们了解事实的真相,深入到事件的内核,深入的接触事件当事人,真正给人们以启示,表达鲜明和独家的观点,这样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抢得话语权。 在抢夺话语权中,报纸微博对“意见领袖”的运用是重要的途径。2010年12月底,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在长期对微博进行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报告认为,未来微博将持续增长,产品运作模式逐步成熟,并从精英走向草根。报告指出,2010年影响较大的74起与微博相关的舆情案例中,有近五成存在明显的“意见领袖”。。微博“意见领袖”在舆情事件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发布信息,其微博往往是舆论的源头;他们通过微博转发和评论,可以将某一事件迅速推至舆论高潮,甚至还可以设置议题,改变公共舆论议题走向。报纸微博如果自身能够成为“意见领袖”,或者能够影响“意见领袖”,则易于在舆论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四)将微博传媒的新闻做深做细 微博显然具有灵活、及时、迅速的特性,但140个字的信息无法给读者提供多少深度性信息,这就给了报纸新闻传播有了发挥空间;同时新闻记者不可能24小时关注新闻事件,而微博则可以通过不同用户的跟帖、转发,实现对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 以6月22日《新文化报》的新闻为例,当日长春两市民先后掉进了无盖井里,其中一名女子受伤严重。这条消息迅速在微博中传播起来,《新文化报》官方微博发现信息后不仅安排记者采访报道了这则新闻外,还征集了整个长春城区里哪些地方有无盖井。在随后的连续报道,记者对城区内一共有17种井盖,都归哪些部门管理,认定这些井盖归属后,应该打哪部电话维权,在维权的过程中要掌握哪些证据,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促使长春市维管中心进行了现场办公,同时在读者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记者采访后,对长春市井盖的归属情况都摸清了,微博上凡有此类线索都转给这位“井盖专家”记者,能够在第一事件告知读者和微博粉丝,需要做什么,怎么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微博上组建微群,发动微博用户关注井盖问题。这样就形成了报纸和微博的良性互动。 由此可见,在微博的作用下,一条新闻以即时发布后,并不是这条新闻生命的终结,报纸随后可以以深度报道的形式跟进。如此一来,更多的微博读者会关注到报纸的新闻进展,新闻事件受到持续关注,有利于将新闻做深、做透。 总之,微博不仅不会成为传统纸媒的“终结者”,而且可以对传统纸媒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传统纸媒应发挥优势,不仅将微博作为一个信息源,更应该努力将其打造成信息发布平台、互动平台,也成为自己的一个全新的传播渠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