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一份检讨书说开去(外一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山水

  一个中年编辑出了不少文字差错,为表示认错、改错之意,自书检讨一份,张贴于墙。内有“难咎其责”一说,令人哑然失笑。
  我们来分析一下,难咎,即难以责备、难以怪罪、难以追究;其责,即该编辑的责任。这不是与检讨的本意南辕而北辙,大相径庭吗?按其检讨,本无为自己开脱之意,认错并表示以后要改错,态度不可谓不诚恳。孰料,冷不丁却来这么一句。我们是相信其无改错的诚意,还是判断其没真正搞懂“难辞其咎”的含义,错写成了“难咎其责”?我们宁可取后者。
  其实,在检讨中,通俗一点说“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意思就表达得明白无误了。想玩点“雅”,想为检讨增点文采,又没真正弄懂“难辞其咎”的意思和用法,一篇检讨就烧成了夹生饭。在反省自己频出文字差错时,又出新的文字差错,真是“咎由自取”啊!
  幸亏是一篇检讨出错,倘若是贪官自省罪行,写认罪书,也来这么一句,那问题就严重了。
  难辞其咎,表述的意思是推卸不掉责任(过错、过失、罪过)。难:难以,不容易;辞,推辞、推卸;其:代词,其中的那些;咎:过失,过错,罪过。只要这样字字落实地去学、去理解,自然就记住了,要用错也难。
  其实,咎字是很常见的,其前两个义项(①过失、罪过②责备)常被用来组成词或词组:归咎、获咎、动辄得咎、咎由自取、引咎自责、引咎辞职、难辞其咎等。这些词或词组,既好理解,用起来也不难。
  我们来看几句正确的例句:
  1.有人可能会归咎于中国监管法规的不完善。
  2.未几,中东事发,大东沟一战,海军尽毁,若丁汝昌、卫汝贵、龚照屿等俱以误国获重咎。
  顺便说一句,“咎”的第二个义项责备(动词),源自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现代汉语不提词类活用,将其另列为动词,在语法上,称词的兼类。这已不在本文探讨的范畴,就此打住。
  
  “不承想是没想到”与“不曾想是没想过”
  不承想与不曾想是一组人们常常混用、错用的词组。
  承想(成想),是动词,表示想到、料想,多用于否定式,如不承想(不成想),没承想(没成想)等,意为想不到、没想到、没料到,想是想过了,但没想到等,(括号内的词为非推荐词形)。例句:不承想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其结构方式为:不(副词)+承想(动词)。
  而“不曾想”中,不曾,是副词,意为“曾经的否定”,与所配的动词还可组成不曾说、不曾发现等。例句:我还不曾发现其他问题。不曾发现,即没有发现,是对“曾经发现”这一动作的否定,即未曾有过“发现”这动作。同样,不曾说,即没说过;不曾想,即没想过。
  其结构方式为:不曾(副词)+发现(动词)
  对比上述部分,我们可以看出,不承想,词组义相对固定,表示没想到、想不到等,而不曾,词义只固定为未曾(没有过),即曾经的否定。不曾+动词这一词组的其余意义要随后面所配的动词之义而定,不曾说(不曾说过)、不曾发现(不曾发现过)。
  当“不曾”后面配的动词为“想”时,即不曾想(没有想过)。这时,其词组外形(不曾想)与不承想相似,读音也相近。很多人因没细细分析其结构的不同(不曾想,不曾+想;不承想,不+承想),也没认真区分其意义的不同(不曾想,未曾想过;不承想,没想到),更没注意上下句语意的连贯顺畅,信手写来而出错。要想说的意思是没想到、不承想,却错误地表述成“不曾想”(不曾想过)。殊不知,在一个长句子中,两个分句之间的不承想(见例1),或一个短句的开头(见例2、3)的不承想,往往起一个联词或插入语的作用。
  笔者觉得,在把握不定时,用不料、没想到、想不到之类的词来置换“不承想”,避免因此而误用“不曾想”,不失为一个妥帖的方法,宁可通俗些,但正确无误是为文的要旨。
  请看准确的例句:
  例1:儿子一心向往北大,却“保守”地报了北医,没承想,北医也落榜了。
  例2:没承想,外婆没多日就病逝了。
  例3:没承想,这么一弄,乐孙就大了。
  不准确的如:
  1.他表示,在和陈学殷相识期间,自己曾多次给予其钱财,相识了5年后,两人开始发生性关系,但未曾想被女方勒索。
  (未曾想,错,前句并未说想过什么,上下句语意不顺畅,应为不承想,表示他没想到……)
  2.在跻身军阀之列后,出身“庙道会”的孙殿英治军还不忘请神弄鬼那一套,不曾想自己就栽在了这上面。
  (不曾想,错,前句没说想过什么,后句用“没想过”,就显突兀。据文意,是不料、没料到、料不到,应用“不承想”)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24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