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何清儒职教师资理论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琪章

  【摘要】何清儒于1941年出版的《职业教育学》专著,堪称职业教育中国化的标志。该书主要包含职教师资功能论、职教师资类别论、职教师资资格论、职教师资考核论、职教师资培训论等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了全方位的指导,这对于当今职教事业的探索与实践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何清儒 职业教育 师资理论
  
  作为职教前辈,何清儒先生早年对职业教育涉及的多方面问题作过颇有深度的研究。在何先生看来,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种类,对于国家、社会而言,十分重要。何先生于1941年出版了《职业教育学》专著,堪称职业教育中国化的标志。该书主要包含职教师资功能论、职教师资类别论、职教师资资格论、职教师资考核论、职教师资培训论等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了全方位的指导。不论对职教事业的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探索与实践均有巨大指导意义。
  职教师资功能论
  对于特定的教育类型而论,师资必有特定要求。首先是灌输知识。何清儒先生强调职业训练中的知识因不能由书本供给,所以得有教师负责传达、教授于学生。职业的内容、职业的参考、职业的经验,未必都已经编辑成为文字,这便需要教师来完成诸多相关的工作任务。其次是传授技能。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技能在职业训练中占重要部分,教师就应担当相应的指导训练任务。土木工作、纺织工作、农业工作、家事工作均有所需要的专项技能。光是以书本中的说明学习技能终是“不彻底、不准确、不精细”的,教师的功能不可小视。第三是“指导研究”与“培养精神”。前者指的是要对职业中的问题具备研究探讨的精神,后者强调的是培养职业的精神。不同职业自有各种不同的精神。如工程要准确,农业要刻苦等。何清儒先生认为“教师的功用不专在灌输知识,传授技能,使学生居于被动接收的地位。一种重要的功用即在鼓励学生研究的精神。或是引动讨论、或是解答问题、或是指导方法,使学生有深造进取的精神。”
  从较高的要求而言,培养人才理当追求完美,匠人虽可应一时之需,但若不求进取终将被技术进步所淘汰。学校教育倘能在教予人技能的同时,培养人应具备之精神,则是两全其美。何清儒先生在早年既已明了此理,后人理当学之。
  职教师资类别论
  何清儒先生说过,所有在职业学校担任教学工作的,都统称为职业教师。但在职业教师之中,可按课程性质划分为基本科目教师与职业科目教师两大类。前一种是担任普通科目的教学,无所谓专门性质。一般属于知识层面,以文字为传达的媒介。最多或有相当的试验,但绝没有附带的实习,对于职业中特殊的需要,更没有供给的责任。后一种类的师资,则是担任与职业有直接关系内容的教学。不只是灌输关于职业的知识,而且对于实习的指导、技能的训练、精神的培养均需担当。这便是何清儒先生早年所言“供给学生职业中基本要素”的理念。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大多有赖于这部分师资的努力。因此,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务必要重视对这一种类师资的培养与选用,以期充分体现特定教育类型之功效。
  职教师资资格论
  如前所述,何先生将职教师资分作基本科目与职业科目两大类。基本科目教师的任职资格,何清儒先生将其厘定为三条原则:其一,要有大学毕业的教育程度。其二,要具备对本学科的学识深切研究的能力。其三,须对职业的内容、需要等充分了解,在教学中能将学科知识与职业工作的内容连贯起来。
  职业科目的教师则负责灌输职业知识、技能的训练以及职业精神的养成,比较而言,他们是教师队伍的关键资源。何清儒先生认为,职业科目教师的责任比基本科目教师重大的多。所以对于他们的要求亦格外不同。何先生主张必须有充足的知识、纯熟的技能,并且对知识传达及技能训练的方法有所了解的人,方可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再者就是要具备职业经验,有了这样的基本条件才便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指导学生为日后从事专门职业工作而有针对性地训练。
  鉴于所从事的具体任务的不同,职业能力充足而没有相当教育程度的,“亦未尝不可选用”。“所以教育程度不能认为是固定的标准”。注重关键原则,能胜任授予学生职业技能者便可用之。何清儒先生明智的见解与言论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引导后来的人们在办学的实际中少走弯路,提升质量,使职业教育能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职教师资培训论
  教师应具备的资格,从大处而言是“一切必具的能力”,从小处细说分别有:职业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教材编制的方法、本业知识、本业技能、精神态度等。内容的多元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何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个人、社会、国家的关系等应视作每一个从教者的必修课。在此基础上,何先生强调“负责职业教育的教师,除去明了职业教育的意义与重要外,对于实施的原则理论及方法技术,应有相当的研究。”
  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何先生还要求职教师资掌握教材的编制方法,并应努力设法使职业教育的教材切合实际的需要。严格讲来,一个地方一种职业的教材,应根据此地方此职业的实际状况编辑。这种编辑的责任由教师担任最为适当。因为教材不但是他们应有的知识,并且是他们应用的教材。对于先生所提及的编制教材一说,笔者觉得值得一议。如今在职业教育担当教学任务的何止千万之众,其中勇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抛开现成的、陈旧的教材,精心编制真正适合职业训练的教材的,实为鲜见。更多的执教者则是顺手取来现成的教材在讲台上方便地使用。
  何先生的见解与主张,实在是对职业教育有精细研究、深度把握的体现。对于以往以及现今的从教人员均是有价值的教诲。最后,何清儒先生仍未遗忘对职教师资精神态度的要求。不能以工匠的标尺来衡量教师,执教者毕竟负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须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态度,并能对教学对象有感化的能力。何先生强调,“这种能力绝不是由书本可以得来,必须参加实际工作,方能产生。”为达此目的,先生建议在师资训练中,必须供给实地经验,使他们能养成职业中必须的精神与态度。只有进行周全的培训,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才可能达到“人事匹配”的目的。这样的理念应当为后辈传承、发扬,以确保职业教育本质特性在其延续的过程中永不偏离。对照现今的办学实践,不少院校因师生比例不匹配而随意放宽择师标准,“放入篮中便是菜”,只要招来了人便直接上讲台顶岗的现象比比皆是。于是,在读研究生、无教师资格证资质的人员便出现在职业院校的讲台上。这种情况与前辈的训导相背离,也对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有所亵渎。职业教育要为社会的各行业输送应用型人才,对专门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便比较突出,因此,强调教师对本业知识、本业技能的掌握势在必行。面向岗位群的培养理念更是要求教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深度与广度,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质量。这些都是何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便已陈述的,这不能不令后辈敬佩。
  职教师资考核论
  何先生认为对教师的考评,具体可细分为:直接视察、学业成绩考核、服务效能考核、学生评判等,在每一项的操作中都应考虑具体要把握的关键点。直接观察,何先生以为可用于对教师知识、技能以及教法的考核。因为在教学的时候,这些方面的强与弱,皆是有所表现的。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听课等方式加以评判。但是何先生提出不能限于一次而定,应有经常性的实行,才可避免片面的结论,规避不准确的情形发生。学业成绩,指的是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考核教师的工作效能。但先生所言的学业成绩,并非单纯指分数,而是指实际的作品。服务效能,是用学生毕业离校后的服务效能来评判教师的能力。这是一种周期较长、较远的测评法。学生的服务效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投入的力气以及产生的效果。只是这种方式的操作需建立在对学生服务有长期调查的基础之上。学生评判,即征求学生对教师的考评意见。上述诸多考核方式,均是为同一目的,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了鼓励教师安心从教、投身神圣的职教事业,也为了褒奖教师队伍中的优秀者,何先生还特意提出以多样方式实施奖励。不但有“年功加俸”、“养老抚恤”,另有“名誉奖状”以及提供“考察实习”机会等,激励从教者积极投身职教事业,为社会培养输送有用的职业人才。切实抓好此项工作,以强有力的队伍建设实绩确保职业教育的正常开展。联想到邓小平同志所讲要鼓励人们终生从事教育的主张,何清儒先生实在是有先见之明。
  正是由于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何清儒先生的分析研究细致周全地为当时的同行以及关注职业教育人们讲述了与此相关的原理与措施。这同样给后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发与借鉴。作为早期职业教育的领军人物之一,何先生为该项事业的推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仅全面地研究这一教育类型的内容、特点与规律,还坚持在实践中探索,为职业教育早期的推进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职业教育在办学的过程中理当不断汲取前人的有益经验,在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重要方面,总结经验、形成一整套可行、有效的方法,用以保证办学的质量。(作者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2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