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重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防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德全 魏良福

  【摘要】伴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大学生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基于此,科学的识别和防范大学生中显性或潜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对强化安全、消除危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重大危险 防范机制
  
  大学生重大危险因素的界定
  
  危险、恐惧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讲,几率应该是均等的,就看你如何去加以有意识地识别与规避。如今,独生子女占多数的大学生群,离开了“时刻疼爱”或“严加管教”自己的父母,孤身来到远离“庇护所”的新社会――大学校园,难免会产生一些抑郁或狂躁的心理情绪,并不时地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从这一刻起,潜在的危险便悄悄地如影随形。
  大学生面临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来自心理、感情、学业、就业等等。就大学生重大危险因素而言,主要指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关系到大学生生命权和发展权的风险单元,包括程度较深的心理或生理疾病、不计后果的狂躁或怠慢行为、危险物品的管理或使用不当、场所的简陋或设施设备的粗糙、恶劣的社区治安状况等等。一般而言,大学生重大危险因素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存在的客观性。包括生理疾病、心理疾病、重大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意外事故等,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们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二是发生的偶然性。虽然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就某一具体危险因素而言,它的发生是偶然的,是一种随机的现象。
  三是危险的可变性。危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比如随着人们对危险因素认识的增强和管理措施的完善,某些危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生频率和损失幅度,甚至某些危险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被消除。
  四是后果的严重性。只要出现安全问题,其后果轻则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重则财产巨大损失,一人或多人死亡。因此,任何危险因素都可能演变成一场巨大的灾难。
  
  大学生重大危险因素的“四步”识别方法
  
  根据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并吸纳一些高校的经验做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科学识别大学生重大危险因素。
  第一步,采集大学生危险因素。采集大学生危险因素,就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识别在大学生身边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险因子,即危险源。常见的采集方法包括:
  咨询法,即运用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询问、会谈、商讨、走访等方式,对大学生身边的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摸底。其最大特点在于咨询者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设想,有针对性地选择咨询对象和咨询内容,解决自己不懂或不太明白的问题。
  头脑风暴法,即通过专家创造性的思考,进而产生大量的观点、问题和议题的方法。其特点是多人讨论,集思广益,可以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
  德尔菲法,此法是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们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它通常运用匿名方式反复多次征询互不相知的专家的意见和进行背靠背的交流,以充分发挥专家们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最后汇总得出一个能比较反映群体意志的预测结果。
  安全检查法,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的以安全为目标。积极寻找影响安全问题的各种因素的检查措施。其特点是目的明确,目标统一,方式或手段简单,范围大小灵活,时间灵活,人员可多可少,阶段可分层次,如普遍检查,重点检查,专项检查等。
  第二步,建立大学生危险源记录。运用上述方法,把识别出的危险因素,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并及时建立大学生危险源记录档案。
  第三步,危险等级识别及重大危险因素的确认。针对已辩识的学生危险因素,应当对其进行定量风险评价与定性分析评价,及时划分出危险等级,排列出危险因素先后重点,以便优先处理。
  一般而言,可以根据危险因素发生频率及其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一般危险因素和重大危险因素,其中重大危险因素具有发生频次较高或危害程度严重等特点。至于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通常可以采取历史文献法、头脑风暴法、风险评估指数法、直接风险评估法等进行,广泛吸纳风险评估专家、社会人士、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理性层面的、符合该校特点的重大危险因素确认档案。
  第四步,定期摸查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重大危险因素,并建立专门档案。根据已确认的重大危险因素组,对校园现存条件与活动状况进行地毯式排查,是学校安全工作小组的重要职责之一。该工作步骤的实施,应当有专门的职能部门牵头,定期和不定期地不留死角地找出在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并及时建立专门档案(如下表),进而指派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原因查找和限期整改。
  
  
  建立系统的大学生重大危险因素防范机制
  
  加大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特别是补好生命教育这一课。很多安全问题和重大危险出现的事实表明,无安全意识或安全意识不强,心理出现障碍,特别是缺乏对生命一次性的认识等,是造成安全事故和重大危险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大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是防范大学生重大危险,减少或消除各种重大安全事故的前提性条件。就生命教育而言,学校应将其制度化、专题化和导师化,切实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建立分层级的安全责任制。安全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制度之一,是每一个层级岗位责任制的组成部分,安全责任制的核心是切实加强安全的领导,建立起以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就高校而言,校长作为安全责任人必须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将安全工作与本单位的其他工作一道同计划、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各部门负责人乃至年级辅导员、学生活动项目负责人,必须坚持深入学生第一线,将识别危险、防范风险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不轻视、不浮躁,真正将学生安全与学校安全充分融合于一体。实践证明,实行安全责任制有利于转变不正确认识,有利于调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安全意识,有利于提高全校师生员工消除重大危险因素的能力。
  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事变为好事,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事变为坏事。因此,防范大学生身边的重大危险因素,首先应以建立科学的安全检查制度为切入点。我们无论针对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还是不定期检查,在制度中必须明确检查什么、谁来检查、检查的时间、检查的内容、检查的要求等等。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作好详细的工作记录,并将检查情况限期通报给相关部门,该处理就处理,该整改就整改,绝不能把检查出的隐患瞒而不报,让其真正变成定时炸弹,威胁着师生的安全。
  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制度。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制度,就是要保证安全信息道路必须是宽敞的绿色通道,保证上面的信息传达下去不跑调,下面的信息在规定的时限内上传不遗漏、不隐瞒。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可以在优秀学生中聘请学生安全信息员,如班安全信息员、寝室安全信息员等,同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训练,使他们保持较强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养成良好的预警判断和细致观察周遭各种因素的习惯。
  建立学生安全应急预案。学生安全应急预案是指面对学生中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主要包括:建立应急组织,明确各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灾情的发现与报告制度,保证通讯畅通,保证足够的救灾器材与设备,有关安全通道与安全出口的要求,自救与救护的规定,成立专业应急组织――救护队等,由此形成GB/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下的PDCA闭环控制系统。
  有针对性地做好“特殊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特殊学生”主要是指那些性格孤僻,心理脆弱,行为古怪,受到诸如失恋、失去亲人、被欺骗、被责怪等打击的特殊学生群体。在近几年的统计中,这一群体是大学生中最危险的部分,也是安全事故出现最频繁的子群。首先,学校应及时发现“特殊学生”:一要发动专业课教师,注意在课内外发现有异于日常行为表现的学生,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或辅导员报告;二要让学生工作者深入到学生中去,注意发现异常学生并及时处理或报告;三要在每个班、每个寝室设立“特殊学生”观察员,使他们对“特殊学生”有发现、有报告、有跟踪、有保护。在此基础上,一线的学工人员应就此建立专门的信息档案,同时组织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一起,对“特殊学生”进行专门的引导和跟护,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和克服暂时的困难。对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学生,学校应当及时送往专门医院救治。(作者分别为重庆文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重庆文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3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