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对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应对护理方法。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100例心血管患者视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视为对照组,然后对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护理方法,且将其应用于另50例患者中,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患者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对应的护理后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危险因素;应对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心血管疾病多发中老年人群,其特点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在发病后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在本次研究中对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予以应对护理方法,数据资料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100例心血管患者视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驗组。对照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从46岁到75岁,均值(60.5±6.2)岁;实验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从45岁到75岁,均值(60.0±6.0)岁。将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对比结果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先对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护理方法。(1)危险因素:①护理人员:各别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比较低,且缺乏责任意识,在交班、接班时一些问题没有彻底落实,且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承受的压力比较大,不能积极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②患者;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再加上恐惧等心理导致出现抗拒的现象;③医院:布置不合理,如没有醒目的标志等。(2)应对护理方法:①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并提升工作责任心。完善各制度,如交接班、查房等,使护理人员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随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一旦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告知医生,由医生进行针对性的处理;②沟通护理:患者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随时告知其病情变化、治疗方案等,使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个了解。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以良好的状态面对疾病。向患者讲解服药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服药的时间、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禁止随意增减药物剂量;③改善医院环境:合理的布局,在楼梯拐弯、厕所等地摆放明显的标识,同时在走廊、厕所等易滑到的地方安放扶手,保证厕所、水房等地面处于无水的状态,合理的摆放各物品,禁止在走廊堆放杂物,向患者提供舒适且安静的治疗环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不良事件数据由计数资料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式采用χ2检验,当检验结果P为小于0.05的状态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患者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 讨论
目前心血管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心血管疾病通常较为严重,因此护理工作也具有比较大的风险[3],为了提高护理的质量、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需要不断的对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应对护理方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常规护理工作进行向详细的分析,找出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对应护理方法,将制定的对应护理方法应用到临床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研究得知,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为护理人员、患者与医院,通过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患者实施全方面的护理、改善医院环境的对应护理极大的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总之,对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对应的护理后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李伟.浅析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19-120.
康娟梅,杨红.浅析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J].养生保健指南,2018,12(35):201-201.
程文娟.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J].智慧健康,2018,4(18):76-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9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