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技博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092-01
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的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情操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学科中,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础。下面,我就如何强化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观念,用心体会,正确看待和评价当代中学生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变革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多变的时代特点,赋予了他们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品格和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兴趣广泛,知识而广,善于交际,求真务实,这些优点都是过去的中学生所不具备的,时代的差异导致了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其实两者各有所长,他们的优缺点是他们的生活时代所赋予的,他们的群体面貌有着各自时代的特征。如果把过去的观念强加于现在的学生,用传统的标准评价现在的学生那显然是不公平的,也自然难以奏效。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大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受旧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影响很深,当面对新的时代观念的中学生,由过去惯用的教育方法再沿续下去,必然失灵。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了,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同他们一起成长。教师对自己的定义应是一个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源泉。教师应置身于学生中间,去体会他们广阔、丰富的内心世界,去同他们平等交流。
总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观念。正确看待和评价当代中学生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开始。教育者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新的视角观察当代中学生的时代特征。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的风景吗?首先你要爬上屋顶。”不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下身来,都是突破以往的局限。有了这样的勇气,就能开辟出素质教育的新天地。
二、主体参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为一种心理的满足。中学语文教学亦然。因此教育者必须在激发学生兴趣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寓教于乐,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进而强化素质教育。
1、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伴随着教学的内容要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以陶冶学生。没有情感升腾和冲动,语文课堂便如一潭死水,学生就谈不上对语文产生兴趣,只有教之有情,将无声的文字化作声情并茂的语言,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与自己胸中的波澜,引如学生的心田,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既注重让学生领会作者那种深沉而强烈的爱过之情,又注重如何才能使学生受到课文字里行间情感的感染,即辅之以教师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以及得当的授课方法去表现。
2、精心设计问题,启发联想想象,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有一句话说得好:“语文教学是把学生都懂的教成不懂,然后求得更深层次的懂。”也就是说,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联想想象,这不仅能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先问学生:你喜欢文中的爸爸吗?为什么?此时,学生可能出现对爸爸褒贬不一的评价,我都予以鼓励,不过分干涉。等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我又抛出两个问题:假如爸爸后来没有给“我”送花夹袄,也没有给“我”铜板,你认为“我”会理解爸爸的粗暴做法吗?爸爸为什么总对“我”提这样那样的苛刻要求,而不对弟弟妹妹这样,是不是爸爸偏心?这样不停的“贬低”父亲,实际上是为了让学生在替父亲极力辩护时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为正确理解深沉的“父爱”做铺垫。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谈对这种“父爱”的理解,就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了。又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用散文式的语言来展示自己心中的画面。学生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描绘,去创造,去渲染,必会使意趣横生,诗心交融。
3、采用竞赛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其生理、年龄等特点决定了他们争强好胜、不甘人后、喜欢参加竞赛活动的心理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常常能够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到极致。
教《古代诗歌五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在布置预习时,我让学生去搜集古诗词中有“风”“花”“雪”“月”等字的诗句。在课堂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三组,各派成员轮流说出这些诗句、作者、出处和诗句的意思,最后评出优胜组,对优胜者给予掌声鼓励。学生为了获得优胜奖,把小学学过的诗都回忆了一遍,甚至未学过的也能搜集到一些,比预期效果还要好。这样做,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无须赞扬,只要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就足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快乐。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正像江泽民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倡导人本主义,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