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建勇

  摘要: 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恰、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基础教育中极其重要。
  关键词:会学 学活 参与 大胆求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恰、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基础教育中尤其重要。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变“教”为“引”,鼓励学生“我会学”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累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会上被动地“学”变成主动的“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引导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非常重要。
   二、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保底与拓展”的学活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保底与拓展”原则。“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拓展”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合作、交流
  “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对发展儿童科学的志趣,培养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路线的。儿童出于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心向,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
  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
  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
  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剪活动角的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索了规律,对突破难点,掌握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教学练习中鼓励学生“大胆求异”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的大胆求异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小学中年级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中:出示下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有以下两种答案:(5×4-8×2)÷2=2(分米),或5×4÷2-8=2(分米)通过引导,鼓励求异,学生又想出新解法:5×2-8=2(分米)、5-(8-5)=2(分米),并说明长方形的一条边与一条宽是原正方形的两条边。
  同时要向学生宣传哥白尼、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既尊重科学,又敢于向名家错误挑战、坚持真理的好品质,使学生认识求异与创造的关系。为此,要鼓励学生勇于争辩,既不去附和现成的结论,又不是钻牛角尖,而且信守真理。还要使学生懂得,自己的结论应该言之有理,而不是信口雌黄,无理诡辩。在学习过程中要思想活跃,避免思想僵化。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