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女的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晓青

  提要:我们于历史书中很少能看到女性出场。因为在政治、经济及战争领域,女性的参与较少或极少。可是在形形色色的媒介中,女性却频频亮相。女性往往是媒介创作、描绘和表现的主要对象。那么是否可以说,在媒介领域,由于女性的频频出场,女性就与男性取得了平等的地位?从古至今,社会总是以某种标尺类型化地规定美女形象,尤其是当今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媒介。对于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历来媒介对于美女形象建构出的刻板印象,所反映出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生活。
  关键词:美女 媒介 形象建构 刻板印象 性别歧视 男权社会
  一、引言
  当今社会,媒介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社会大众。而美女作为各种传播媒介中最为突出的艺术表现形象对于个体的生活和社会机制的运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当今媒介对美女类型化的建构
  各种媒介都注重表现女性美,但是不同的社会性别观念,对女性美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和表现。
  一位作家于2001年在中国的《作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杭州美女地图》的散文。【1】文章认为,杭州美女是杭州的一个品牌形象,“杭州的城市规模和消费水平也决定了美女的需求量”,因此,作为作家他有义务用文字对旅游者加以引导、指点、推销。文章一出,引来叫好声一片,还有不少人实地去杭州考察美女。美女在新闻报道、电视电影、广播、杂志等等形形色色的媒介中的形象不同程度的带有对社会性别的假想和期望,对于美女形象的建构与呈现极大的规约着社会大众对于性别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当今媒介对于美女的形象建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首先是贤妻良母型美女,即被大众传媒定义为妻子、母亲的家庭角色的美女。这一类型美女总是扮演着从情感和心理上都只是局限在支持丈夫和子女的角色。即我们常在电视剧中听到的台词是:“女人的本分事生儿育女,伺候丈夫。”传媒显然更强调她们为人妻、为人母的功能性存在。此时,男性自身对女性的心理要求压倒了女性的主体性。表面上看,女性好像恪尽职守,在尽自己的“本分”,但实际上却被剥夺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应有的独立人格。【2】
  其次是:女强人型美女。这种类型的女性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独立的思想和性格,希望在社会中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但是在男权话语体系中,男性才是公共领域的主人,女性妄图踏入公共领域,便是对男权的僭越和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叛。所以在公共话语中,温柔娇弱、贤妻良母型的美女才被肯定,而“女强人”则在某种程度上被媒介赋予了讽刺的贬义色彩。比如时下媒介流行的话:人有三种,男人、女人和女强人。言下之意是,但凡是女强人必定是以牺牲家庭、爱情幸福为代价才换来的事业的成功,这样的女人必定没有女人味,是披着美女外衣的男人,是怪物。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性别角色的控制。而媒介则是男权社会、传统的傀儡,卫道士和代言人,职业型美女被绝对符号化了。
  最后一种美女类型则是被保护的宠物型美女。这种类型美女是最常见,也是最典型的美女标准,电影电视中衣着性感、娇羞的美女向强壮男性不时地发出求爱、渴望被保护、被救赎的信号。显然媒介对于这类女性的刻画并未展示当今女性健康积极向上的风采,也未吸收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全面成就和贡献,只是肤浅的以谄媚的心态讨好吸引被动接受信息的,对美女一直存在刻板印象的传统大众。
  三、当今媒介的责任
  传播学者盖尔塔奇曼的“反映假设理论”曾就大众媒介对女性形象的选择性建构做出过这样的解释:“受众是媒介运转的必备条件,为吸引尽可能多的受众,媒介必须反映社会价值标准。在这一假设指导下,大众媒介选择反映社会中居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标准,将社会状况“象征性的表现”出来。” 【3】这意味着,大众传媒在表达某些的 “真实”的同时,必然掩盖了另外一些存在的“真实”,从而导致一种 “象征性的歼灭”。而在这一过程中,媒介所体现出的性别陈规经过再生产最终强化了传统文化中已然形成的不平等的男女关系。政治评论家李普曼认为,所有影像中最微妙和最有普遍意义的是创造和保持固定的成见的储存物。在我们观察世界以前,已经有人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子了。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再经历它们。如果不是教育使我们已敏锐的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的支配整个直觉过程。【4】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刻板印象通常通过两种渠道形成:其一是直接和某些社会群体或群体中的某些个人接触,然后将其特点概括化和固定化;其二是以间接方式获得,诸如别人接受、传媒描述等等。在美女的刻板印象形成的过程中,当今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大众媒介对美女的类型化建构毫无疑问起到了推波助澜,甚至是启蒙的作用。它对社会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社会道德准则和社会榜样的传播对广大受众具有潜移默化的长远影响。由此可见,媒介的社会责任任重而道远。如若没有这一意识,其危害是广泛长远而不堪设想的。
  四、结语
  传播媒介中的美女究竟是人还是物,这反映了不同的性别观念。如果美女散发出的不是生命的力度,不是内在的气质,而只是柔弱娇媚的外表和依附于男人的“内人”时,那么美女就只是供人观赏、取乐,服务于男性的宠物。宠物可以受到极佳的待遇,但是,宠物不是人,不能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如若媒介仅仅是停留在一味对大众的谄媚而缺少对社会性别的思考和研究,依然沉浸在陈旧性别观念之中不能自拔的话,那么我们将不可避免的看到更多受众代替媒介接受惨痛的惩罚。
  
  参考文献:
  [1]王周生,赞美的背后――《杭州美女地图》、社会性别话语及其他[J].鄂州大学学报,2002,(02).
  [2]范志忠,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阐释与批评[J].香港:中国传媒报告,2005,(1).
  [3]潘知常,林玮.传媒批判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60.
  [4][美]沃尔特李普曼(著),林姗(译).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