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语文第三轮复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春英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09-0-01
整个高三这一年经过了第一轮,第二轮复习,到最后的冲刺阶段。如果说,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广”,第二轮复习的特点是“深”,那么,这高考前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就在于“精”了。
为什么说这一段复习要“精”呢?原因是:高三的学生们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知识体系已经大致具备,各种题型也差不多都做过见过,也能够对试卷的结构有一个整体把握。但是,学生在真正面临试题的时候,明明感觉到“会”,却往往得不到全分甚至不得分。这说明,他们以上的学习训练比较粗略,做题方法也较粗糙。那么,这里的“精”字就在于,梳理并真正掌握已有的知识,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力求理解精确,答题精当,提高得分率。
一、 复习要点如下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
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这些都是属于识记的东西,前两轮复习积累的东西比较多,容易出现记不准、记不牢的情况,这就需要“学而时习之”。紧张的复习时间,不可能拿出太多来重新识记,但是可以在平时多留心,训练讲解的时候,老师尽力拓展得广一些,把以往记忆里的东西强化一下,以便需要的时候能随时调出来。
病句辨析修改及标点符号应用,这两块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老师基本上都给总结出了规律性、条理性的东西。现在可以重新梳理一遍。比如病句的几个常见类型,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如问号应用时的几个注意事项:选择问句,倒装问句,非疑问句等,做到心中有数,遇到具体题目时迅速归类,能很快得出正确的答案。
语言表达部分,如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等,属于应用的范畴,也可以说属于广义的写作范畴。像扩展语句、仿写句子,就不仅仅要注意理论上的知识,更要实际训练。很多同学手头的语文资料,模拟试卷也不少,但我发现他们往往只做试卷的第一部分(选择题),对于第二部分,只是浏览一下,不实际去做、去写。事实表明,只有做的题目多了,才能形成良好的做题感觉。光看不动手,会造成眼高手低的情况:看起来不难,但是由于表达不好,组织语言的能力不强,出现得不到全分的现象。如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是可以弥补的。
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近年高考有很多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考察结合起来的试题。试题类型也趋于灵活多样,不再是单纯的填充或默写题了。这就考察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些重点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要熟记,还要特别注意书写正确。以往考试过后,好多同学说,这句我会背呀,为什么没得分?须知,默写的时候,错一个字,本题就不给分。目前复习的“精”字体现在这一章里,就在于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规范。
3、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的前几题都是选择题。实词的意义,文段内容的理解,对于久经考验的高三学生来说,不算太难;而文言虚词的比较选择失分较多,原因就在于学生不能把以往学过的文言知识与现在的考题联系起来。这最后的复习阶段就要帮助同学们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就算一句从没学过、见过的文言语句,也可以从记忆里找出与之相似的虚词用法,回到问题上来,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4、现代文阅读
科技类文章,我曾这样对学生说,我们不求全懂,但一定要能选择,整合我们需要的信息。因为许多高科技的东西,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几遍是不可能完全吃透的,但只要能针对文后的题目选择、整合就可以了。这一段复习就尤其要训练,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5、写作
以前的写作训练都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那么在最后的阶段,不妨教给学生一些得分技巧。比如,如何打动阅卷老师?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向阅卷老师展现你的亮点等等。
二、 学法指导
1、梳理知识体系,找出薄弱环节,逐个击破
复习的“精”字事实上还体现在补缺补差方面。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引导、提示他们找出自己的“软肋”,强化之,提高之。
2、回归课本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高考语文科目的考查,特别是文言文的考查,范围不超过学过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可以指导学生在考前把六册课本特别是文言文再通览一遍,为知识迁移做好最后的准备。
3、强化实践,提高应试技巧
高三一年题海遨游,学生们普遍感到疲惫了,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阶段更不能放松,要善始善终,每一道题都要完整地做,积累做题技巧。事实证明,用心地做好一道题,找出规律性的答题技巧,比走马观花地看几十道题都有效果。
4、关注命题动态,以不变应万变
老师要多搜集最新的高考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适时调整复习计划。当然了,要学生充满信心,放稳心态,鼓励他们,不论高考题目怎么变,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做了,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走上高考考场!
综上所述,高三复习的最后一个月,我们的复习将做到精益求精,巩固以前两轮复习的成果,并力争继续迈上一个新台阶,使得高考语文分数稳中求升,从而使整体的高考成绩更为理想!其次要选择具体的以小见大的材料,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的文章是吸引不了人的;还有一点,应该展现真实美好的情感,展现少年阳光明朗的一面,灰头灰脑忧郁伤感的文字甚至是感情虚假涕泪纵横的文章不能真正打动人心。第二个问题,这一阶段我主要训练学生们的发展等级这一块。在循规蹈矩、求稳的基础上为文章尽可能地增加一些亮点:比如为文章选一个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题目,增加表达的文才,还比如,对一些有余力的同学,不妨训练他们写一些有深度的东西。有了这些亮点,才有可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优异的成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7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