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创新性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海英

  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幼儿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是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前苏联教育家认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心灵”的灵敏度、“创造想像”的灵敏度、“手”的灵敏度。积极改革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努力探索幼儿创新性美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其审美、评价、表现等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同时,也可以使美术教育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在感受体验中激发兴趣
  我们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动力,由于幼儿对美的感受带有直觉性,他们喜欢色彩鲜艳的形象和夸张的事物,我们就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自然写生、名画欣赏、创意制作坊等,一步步引领幼儿陶醉于美术活动中:我们幼儿园有非常优势的自然资源:绿色植物与各种果树百余种,一年四季,形态色彩各异,春天,我们带领孩子观察小草发芽、树木吐绿的万物复苏,以及桃红梨白的争妍斗奇,夏天我们引领孩子发现茂盛果树绿叶中成熟的红蟠桃、红樱桃,挂满枝头的青青、小小的苹果、梨、山楂、石榴、柿子……秋天,一幅丰收的画面又会映入孩子的眼帘:红红的苹果、山楂和石榴,黄的鸭梨和柿子……冬天雪后,高高低低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些都会跃然孩子的画纸,成为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的不竭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虽然不乏美的事物,但我们还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表现美的双手,美术作品就是我们表现美的最好载体,当孩子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产生兴趣之后,我们就利用大量的、内容、形式各异的美术艺术作品提升幼儿的审美,引导幼儿了解学习一些美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为幼儿创设参与美术创作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大量的、形式内容多样的美术活动中感知与表现,进而不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在欣赏、评价中提升审美
  传统美术活动中,教师只注重美术活动中教师对美术技能技巧的讲解与示范,关注孩子作品的完成情况,往往忽略了作品完成后的欣赏与评价,而这恰恰是孩子综合美术能力提升的绝好机会,因为在欣赏与评价中,孩子可以学会观察画面,从色彩、布局、创意、材料等方面去审视一幅作品的美。课题研究中,我们注重了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不仅让评价贯穿幼儿的美术活动,同时,注重评价方法的运用,而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操作速度总是有快慢之分的,我们就让已完成的幼儿先相互欣赏,互相交流,自由评价,或者鼓励先完成的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出别人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在活动结束后(不宜间隔太久)集中评价,同时也请后来完成的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出他人作品的优点。另外还可以进行个别评价,教师可来到幼儿面前进行评价,涉及的面要广,争取每组都能有二、三个孩子被点评到。评价时要既评价结果也评价过程。我们应该对幼儿的评价作出评价,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在具体评价时,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用“惊奇”的态度赞赏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哎呀!我发现××的画颜色用得真热闹,我看了以后都想跳舞了!”“××的画让我想起了大海。”“今天××画得真快呀!这样她就有时间欣赏别人的作品了。”长此以往“面向全体”原则落到了实处,评价也变得丰富多彩了。在幼儿自主评价时,我们放手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和最好的作品,运用符号自己评奖:如――金杯奖、色彩奖、构图奖、星级奖等,使幼儿对作品的突出特点有了探究的意识,提高了幼儿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培养孩子具有关爱、友善、尊重、分享、开放等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也是让人惊讶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引导启发孩子,因此,在幼儿作品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方法尤为重要:首先提问要能引发孩子创造源泉,重视美术语言。任何一个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提问,好的提问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仅让孩子的思维更广阔,想法更多,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思维习惯。其次,幼儿创作美术作品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指导评价,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要明确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在孩子创作的过程中,要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检测孩子,要会在孩子需要时适时、适度地进行指导评价,让孩子能享受到自己创造的成功感。再有,教师的评价要具评价技巧,要注重幼儿美术经验、方法的习得情况,记录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及情感知觉的表达,使评价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及时得到动态评价,提高教师对幼儿艺术教育的认识,培养教师的艺术教育技能和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教师要能针对幼儿的作品具体说出他的优点,会让孩子觉得你是了解他的作品的,因此,创作欲望会更高。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表达能力有限,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多采用拟人化及情境化的语言。中班幼儿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时,可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画?”引导幼儿边画边想,表达自己的构思,启发幼儿进一步创作。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教师应把评价幼儿作品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适当引导幼儿参与评价,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目的。
  三、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展示表现
  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乐于参加,乐于创造,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展示幼儿创造的环境,让幼儿能在艺术的氛围中展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将孩子每一次的作品都利用活页夹精心保存,定期进行“小画家画册展”,同时还利用幼儿作品进行活动室内外的环境布置:楼梯墙面的“小画家作品展”,走廊张贴或悬挂的“我们的艺术长廊”,教室一角的“创意手工坊”还有“十一”、“新年”、“六一”的幼儿画展等等,不仅让孩子随时体验自己创作的成功,同时,也是向家长展示自己成果的绝好机会,每到家长接送孩子时,总能看到孩子拉着父母的手,站在自己或小伙伴的作品旁,充满自豪地进行着讲解,家长的鼓励与赞许无形中也给了孩子们积极表现的动力。而且家长从孩子的作品中,也逐步读懂了孩子,理解了孩子。
  幼儿时期是人类大脑成长和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而美术教育对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想像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及主体性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均有积极的作用。希望我们能很好地抓住这一关键期实施适当的教育,为幼儿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文为作者主持省级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