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景理论下的税收不遵从行为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晨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27-01
摘要:现实中的异象是由于制度的缺陷,而制度的完善又离不开对相关行为人行为的分析。本文以前景理论作为工具,首先介绍了前景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依次分析了纳税人、征税人以及征纳合谋下的税收不遵从行为,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几点制度变革的建议。
关键词:前景理论 税收不遵从 税收合谋
一、前景理论
为了修正预期效用理论的缺陷,Kahneman和Tversky将认知心理学引入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行为决策理论――前景理论。与预期效用理论相比,前景理论认为决策过程主要是由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共同决定的,这两方面不仅是前景理论的核心,也是与预期效用理论的主要区别。
(一)价值函数。前景理论与预期效用理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用价值函数替换了预期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价值函数取决于财富的变化量而非财富的最终水平,至于变化量则是相对于某个参考点而言的。
(二)决策权重函数。在预期效用理论中,不确定的结果是由概率来权重的。Kahneman和Tversky认为,当行为人面对不确定的情况做预期时,通常会把小样本中的概率分布当作总体的概率分布,夸大小样本的代表性,对小概率加权太重,犯“小数法则偏差”。
二、行为人税收不遵从行为分析
(一)纳税人税收不遵从行为分析
纳税人并不天然地具有良好的纳税意识。根据前景理论,纳税人获得收益和损失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本文中选用纳税人的当前资产位置为参照点。出于税收效率和公平的原则考虑,纳税人在选择税收遵从与否时也主要关注自身效率和公平度的变化。
如前所述,纳税人并不天然地具有良好的纳税意识,所以纳税人在与其他的纳税人相对比时,总是假定对方存在税收不遵从。其次,纳税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换取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政府往往会提供更多的福利给低收入者,而低收入者纳税又较少。按照付出与回报等价的原则,高收入者就会感觉到公平损失,从而选择税收不遵从。
(二)征税人税收不遵从行为分析
与纳税人不同,征税人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象征和国家利益的代表,其行为更大程度上受到道德和职责的约束。征税人对工作一般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责任约束,并不是说他们只有公共欲望而无私人欲望。他们也是有限的利益主体:一方面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按自己的理性行事。
征税人显性因素损益的变化以工资薪酬的对比为例加以说明。征税人的薪酬制度是一种公开的层级工资制,并且各个岗位之间有着明显的收入差别。在这种收入不均且相对透明的支付环境中,行为人很容易将他人的所得作为参照点,并且由于职业流动性较低,不均等厌恶的公平偏好会表现得更为强烈。这样,大多数相对低收入的征税人就会处于损失的状态,选择税收不遵从,以补偿这种相对的损失。
征税人与纳税人的税收行为选择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单纯从守法的角度,纳税人往往会把征税人当作参考点,当征税人出现违法行为时,纳税人就会加以效仿。另一方面,纳税人普遍的税收不遵从会影响税收法律的权威性,纳税人利益的获得也会刺激征税人违法的动机。当征税人和纳税人都存在税收不遵从时,税收合谋就成了他们共同的最佳选择。
(三)税收合谋下的税收不遵从分析
税收合谋是征税人或征税机构与纳税人串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欺骗国家、社会公众并从中渔利的一种经济现象。根据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纳税人和征税人都有产生合谋的倾向。
税收合谋一旦形成,就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从纳税人一方来看,违法一旦被查出,从轻处罚的可能性很小。依照前景理论的权重函数,纳税人反而会高估这种可能性,更加肆无忌惮。再从合谋的征税人一方来看,他们一般也会高估从轻处罚的可能性。另外,当前弹性较大的惩罚制度以及实际中从轻处罚的范例会进一步加强其侥幸心理。在税收合谋的情况下,征纳双方的利益制衡更增强了其稳定性。征税人规模的扩大,会使应纳税额增加,纳税人参与合谋的收益要求也相应增加,此时征税人得到的贿赂也就越多,合谋动机越强烈。
三、基于上述分析的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纳税主体和征税主体的税收意识。前景理论是在对决策主体心理、意识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产生的。税收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单纯要求提高纳税意识,更为直接的是改善征税意识和用税意识。税收文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对税收的意识、习惯、态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有利于改善税收环境,提高征税主体的执法水平,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使依法纳税、依法治税、合理用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第二,调整对税收不遵从的惩罚结构,增强惩罚制度的执行力,而不是单纯加大惩罚力度。一般而言,相对于罚金,行为人对如监禁等其他惩罚方式更为敏感,因为它所带来的损失更难弥补,并且会产生更为持久的影响。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税收不遵从的行为主体无法准确知道稽查率或查获率,而是用实际的处罚率作为是否遵从的依据,决策权重就在处罚率上。惩罚制度良好的执行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这种低估,从而遏制税收不遵从的蔓延。
第三,提高监督力度,培养新的监督主体,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与单纯提高惩罚力度不同,较高的监督力度可以提高税收不遵从被发现的概率,有效抑制税收不遵从行为。要改变征纳双方的制衡关系,培养新的监督主体,形成多方平等监督的监督机制。
第四,建立和健全税收激励机制。前景理论非常强调参照点的选择,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面对风险时的决策。在不存在税收激励的情况下,行为人的参照点一般为原点,即既无收益也无损失。因而完善的税收激励机制可以提高税收遵从度,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改善税收环境,使税收遵从逐渐成为习惯性行为。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前景理论及其应用[J].消费导刊,2008,(16)
[2]杨磊.从行为经济学视野看税收不遵从问题[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7,(02)
[3]金鹏.国外税收遵从理论模型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08,(32)
[4]宋辉.预期效用论与前景理论解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02)
[5]王平.徐选华.前景理论研究综述[J].企业技术开发,2005,(12)
[6]施海燕.施放.期望效用理论与前景理论之比较[J].理论新探,2007,(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