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兴趣与实验是学生学好化学的两个支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海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13-01
  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整个教学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笔者认为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征,应从二方面入手着眼,即有效的提高学化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源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另一方面应着眼于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之所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学会化学变成会学化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高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学生由学会化学变成会学化学。
  二、开展实验,启发学生由实验现象学会实验探究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做电解水的实验,在做演示实验时可提出以下问题:(1)水的导电性如何?什么溶液可以作为导体?怎样才能增强水的导电性?(2)实验开始后,正负两极有何现象产生?(3)实验不久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多少?(4)两极分别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怎样检验?前3个问题学生可从观察演示实验中得出答案,而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不能马上得出答案,老师应及时予以点拨:大家呼吸离不开的最熟悉的气体是什么?这两种气体中会不会有一种是氧气呢?如何通过检验将两种气体区分开?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注意力也集中,老师通过实验证明这两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这种围绕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的教学能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化学学科的乐趣,往往会事倍功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