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兴坤

  数学教学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外,还应注意能力的培养。要培养的能力包括:口算、笔算的计算能力、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教学怎样能起到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呢?
  一、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数学概念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基础
   小学教学中有些概念、性质、法则是不下定义的。由于低年级学生得到的概念或知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对小学生讲“建立概念”不是记住概念的定义而是领悟概念的实际含意。如什么叫加法?我们决不能简单地、片面地让学生记住:“求一共是多少就是加法”,如果这样理解以后学习乘法时就发生了误解,因为乘法也是求数量的总和,而运算方法与加法不同。有些除法应用题也可能在问法上出现求“一共”是多少的问题。例如:“有6本书,每个同学得2本,一共可以给几个同学?”怎样让学生理解其含意呢?在教学时应注意这样几点:①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看一共是多少用加法”,如有2个小朋友做游戏,又来了1人,现在有多少人?2+1=3(人)。②利用实物演示:老师右手有1支粉笔,左手有2支粉笔,一共有几支?把两只手中的粉笔放在一起,让学生数一下,1+2=3(支)。③观察图面,电线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是几只?3+1=4(只)。④学生动手,左边有1个球,右边有2个球,放在一起共有几个球?1+2=3(个)。学生通过感官听、看、亲自动手数一数,理解了什么时候用加法计算。但这还只是初步建立加法概念,还不全面,还有待于充实和发展。在不断地学习中又出现这种情况的加法应用题。例如:“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12人,女生有多少人?这题还是把两部分(女生与男生同样多的部分及女生比男生多的部分)合起来就是女生的人数。这样经过反复的、多种情况的应用“加的概念”,学生对加的理解不断发展,达到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认识。不仅掌握了“加”,这个概念的内涵,也掌握了“加的外延”。学生从一个个分散的问题,到比较系统地、④完整地认识了“加法”的含意。
  二、在运用数学概念、法则、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已学习了乘法的结合、交换、分配定律和积的变化规律等数学概念,在计算16 ×125时可以有很多种简便算法:①16×125=2×(8×125);②16×125=(8+8)×125 =8 ×125+8×125;③16 ×125=10×125+6×125;④16×125=(4×4) ×125=4×(4×125)……对以上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最好的解答方案。因为125 ×8=1000,所以第①、②各式的方法比较简便。这样把数学概念综合运用,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还要加以比较、鉴别,对提高思维能力是很好的训练。
  充分发挥数学的学科特点,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以有的概念去探索理解新概念,使新旧概念紧密联系。做到旧中有新,新中有旧。新旧结合,并从中发展思维能力。利用学生学过的旧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使学生不但巩固了旧的概念,而且掌握与运用了概念与知识,通过这些方法,也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积极思考问题,教学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提高得更快。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动手画图,应用已有的法则、规则去解决新问题等,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促使思维能力发展。其次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有一定的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难度,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或老是围着难题转,可能只有少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兴趣,大多数尤其学生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容易丧失信心。教学时要安排适当的难度,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再次在学习内容中适当穿插有趣味的问题,如低年级可采取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另外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学习的各项活动,不能只是少数人围着老师转,要培养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认真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注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和思维是分开的,人们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想,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所以通过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严谨、精练,给学生起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不仅要深钻教材,了解学生,而且要认真推敲讲课的语言。其次,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如分析应用题,应让学生根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清清楚楚地讲出分析过程。如:“果园里有桃树72棵,苹果树比桃树少18棵,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分析过程是①从问题出发,“要求出两种树各是多少棵,就要知道两种树各是多少棵。桃树棵数已知为72棵,苹果树棵数未知,所以要求出苹果树的棵数,再求一共的棵数。”
  ②从条件出发:“已知有桃树72棵,苹果树比桃树少18棵,可以先求出苹果树的棵数,再求两种树一共的棵。”从一步应用题开始要经过反复的、严格的训练,从简到繁地逐步要求。学生的语言能力是逐步培养、训练出来的。培养学生在讲话之前先积极地组织语言,积极动脑思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0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