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赏识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占明

  摘要: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激发学生因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这是教育取得效果的切入点。在实际教学中,赏识激励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希望通过课堂上的赏识教育行为,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赏识教育 课堂的实效性
  
  “赏识教育”的理论渊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人们心理最高需要。教育心理学也认为,渴望被别人信任,被重视,被看得起是学龄儿童或青少年最大心理需求。教育正是基于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灵活地选择最佳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引导、锻炼、鼓舞、激励,促使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层层阶梯,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激发学生因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这是教育取得效果的切入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就赏识激励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希望通过课堂上的赏识教育行为,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赏识教育的方法体现在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和提醒。这些方法的贯穿能给课堂带来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互动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充分自由得到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的发展。
  一、激活课堂,提高课堂的凝聚力
  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但他们也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好奇心重,好胜心强。教师只要很好地把握与利用这些特点,就能使低段课堂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基于以上了解,我发现低段教师每人都有一套引人入胜的法宝――带给学生各种惊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增强凝聚力。而开课前,我只是用了一句话而已。一句真情的赏识,可以说给全体学生注入了一针强心针,它强有力地影响着孩子们接下去的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赞许和认可中增强自信心,增强成就动机,满意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是赏识教育在课堂上所起的有效激励作用。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提示:“了解桂林山水特点时,你们想用读的方法学就可以反复读,在读中领悟;想抓住词语分析,就分析理解;想一边学一边把山和水的特点用动作表演出来,可以表演,……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由于每个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因而,必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阅读教学中长期贯彻下去,必能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阅读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将促进新一轮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激发兴趣,增强课堂的表现力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设计贴近学生心灵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永远以赏识的眼光,鼓励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动耳及动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了增强课堂的表现力,课上教师通过由衷的赞美、真情的鼓励、实物的启发,引导学生自然地贴近文章,关注孩子们读书时的表情,让学生体验到文章语言的美,通过体会语言文字再现出生动的情景,才能使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时,让学生重点赏析这个“绿”。教师先告诉学生诗人曾经为这个字改动过十多次,启发他们想一想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稍作思考,学生的答案纷纷出来了:到、满、入、吹、返、游、过、拂、来、吻……只要学生说出每个有道理的字,都给予热情的肯定与由衷的赞美,接着再让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要最后定为用“绿”?在学生充分讨论并感悟到用“绿”的确比其它字好的基础上,提示学生这个字有画龙点睛之妙。到这一步,还可以继续延伸,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形式表现出这个“绿”:或写几句话,描绘这美景;或吟一首小诗,歌咏这美景;或画出一幅画,表现这美景……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的智慧之花竞相开放,给他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其尽情地徜徉在语文这一片广阔的天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激起情感,提高课堂的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教师,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应该学会尊重、赏识学生,如同赏识自己的职业一样,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关键。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除了让学生体会事物间的联系外,还在课文结束之前提出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加深理解:父亲为了救孩子,锲而不舍,历经48小时才发现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让先救别人自己最后从废墟中走出来,孩子当时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父亲你听了孩子的话你是怎样想的?又如:教学《新型玻璃》时,让学生争当科学家,让他们设计另外课本上没有的新型玻璃: 运动玻璃、减肥玻璃、 自动调节水位、水温的玻璃、抗癌玻璃……。此时师肯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因势利导教育他们要实现心中理想,就得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评析: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在乐趣中思考,在赏识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创新,对培养学生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赏识教育已经在我校全面铺开,以上只是本人对赏识教育的粗浅之谈。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赏识教育”一定会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支点,并在各项因素的配合下,为培养新一代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结出硕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1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