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婉婷

  摘要:隐喻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英汉文化有差异,英汉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结合范例对部分英汉植物词进行对对比分析, 可以认识到文化对词汇演变的制约以及词汇所载蓄的丰富文化。
  关键词:植物词汇 隐喻 比较
  Abstract: Metaphor is not only a simple language phenomenon, but also a cognitive phenomenon, which is rooted in human language, thought and culture. Due to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the plant words differ considerably in various aspects.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is field will highlight the effects of culture on change of meaning and also the richness of cultural meaning reflected in the vocabulary of both languages.
  
  一、引言
  隐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自古受到研究界的重视,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隐喻的研究更旱多元化趋势。80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则把隐喻看作一种思维现象。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指出了一个全新的隐喻概念,即隐喻小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木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语言本身就是传递文化的工具,任何一种语言背后都有着浑厚的文化积淀。对于英汉隐喻的研究,我们应从文化的角度对其复杂性加以考察,从中英两国的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地理等来讨论,总结出两国的文化特点,进行英汉隐喻跨文化对比。
  二、隐喻的定义
  隐喻是一种修辞格。在隐喻领域中有两大学派的观点:以亚里十多德为代表的学院派认为,隐喻只是与明喻、借喻和拟人等术语相对应的一种修辞格,贴切新奇的隐喻能给文学作品带来某种意想小到的美学效果,因此,隐喻只是一种文体的装饰物;以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们所代表的学派则认为,隐喻小仅仅是一种装饰物,他还是语言内部的一种机制,既反映语言的木质,又反映人的木质。
  三、英汉植物词汇隐喻意义的产生
  一般来说,隐喻的工作机制无非是用人们熟悉的存在领域的物事去描述、摹拟陌生的存在领域的物事,用简单明了的物事去说明、解释复杂晦涩的物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事去把握、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事。因此隐喻不只是一种产生修辞效果的审美式的表达方式,更是人们赖以把握抽象观念、理解新事物的主要认知机制。归根结底,隐喻即是将一物视为别的事物,声称“此”是“彼”,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思考或谈论“此”,所以我们只好用“彼”来谈论“此”。人们在与植物长期密切的接触过程中发现植物的某些特征与生活中的人或其他事物的特征有相似性,于是通过隐喻思维将植物词汇意义映射到其他对象的意义域,从而实现了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意义转移。
  四、英汉植物词隐喻意义对比
  1、完全或基本对应
  人类各民族、各文化虽千差万别,但生活在同一星球上。因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产生共识文化。有共识文化就会产生相似的隐喻。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共识文化语义的产生是对植物认识的一致性。Laurel (桂树)在英汉语言中的隐喻意义大致相同,被视为“胜利”和“辉煌成就”。古希腊人用月桂树枝编成冠冕,授予竞赛的优胜者,称为桂冠(laureate)。英语习语:look to one s laurels (确保声誉),rest on one s laurels (安于成就、不思进取)等。
  2、 不对应
  虽然人类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反射基本相同,但是他们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和概念。英汉语言中有时会赋予相同的植物不同的隐喻意义,导致两种语言植物词汇隐喻意义之间出现不对应的情况。
  (1)英语有而汉语无的植物隐喻意义
  1)隐喻义源于《圣经》以及欧洲文化特别是古希腊哲学思想和古希腊神话的植物词
  Olive (橄榄叶或花冠)、olive branch (橄榄枝,象征和平)。橄榄枝的隐喻意义出自《圣经・旧约》中诺亚方舟的故事。Palm (棕栩树、棕栩叶):在英美人的心目中,palm的隐喻义是“荣耀、胜利”。如习语bear (或carry off) the palm (获胜)。
  2)隐喻义源于系统的花语
  如果友人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不妨送给他用菟丝子(mistle-toe)和冬青(holly)组成的花束,以表示:“只要多动脑筋,你一定能克服困难(By foresight you will surely surmount your difficulties)”。
  3)隐喻义源于蔬果农作物类植物
  蔬果农作物类植物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在英语中,特别是俚语中,用例很多。Potato (马铃薯、土豆)在中文里没有隐喻含义,但在英文里“small potato”却代表“微不足道的人或物”。汉语中虽然也有少量蔬果类植物具有隐喻意义,如桃子喻胜利果实,小白菜喻清秀水灵的姑娘,小辣椒喻泼辣的人等,但远不及英语的丰富和普遍。
  (2)汉语有而英语无的植物隐喻意义
  此类词多为指称与衣食住行有关的植物,反映了民族文化特色。众所周知,牡丹、梅花、菊花、松树、柏树、竹、柳等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名树,从古到今一直深受汉民族的喜爱和重视。如:松、柏(pine、cypress),在汉语中人们常用松柏比喻坚贞高洁的情操信念。
  五、结语
  总之,英汉两种语言植物词汇中隐喻意义的产生和发展与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它体现着两种文化的种种差异。由于人类各民族存在着共识文化,不同的民族的语言里会有相同的隐喻概念,但同时由于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环境文化,不同的语言里会有不同的隐喻系统。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5
  [2]Sallie McFague, Metaphorical Theology: Models of God in Religious Language [M].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82:15.
  [3]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88.
  [4]廖光蓉.英汉文化植物词对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5]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9.
  [6]杨元刚.张安德.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