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莹莹

  摘要 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福建铁路机电学校2006级的200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损伤进行调查,并对运动损伤的特点、部位与性质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保证。
  关键词 体育活动 运动损伤 中职学生
  
  何谓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统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运动训练、安排,运动员训练水平、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
  运动损伤对运动员所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不仅影响正常的训练、比赛,妨碍运动成绩提高,减少运动寿命,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残废,甚至丧失生命。对体育健身参加者来说,也将影响其健康、学习和工作,也对体育健身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妨碍体育健身的正常开展。
  随着五天工作制的实行。体育活动是中职学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娱乐身心的主要内容。但是,在余暇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是学生碰到的又一实际问题,学生在运动中受了伤,不仅损害学生健康,挫伤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因此,为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保证余暇体育活动在中职学校顺利开展,本文对福建铁路机电学校部分中职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与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福建铁路机电学校2006级机械、机电、电子专业的部分在校生。调查时间: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
  1.2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
  通过在体育课间休息、运动队训练时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运动损伤的部位、性质、原因以及专项特点。
  1.2.2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调查表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数理统计分析法
  汇总各项调查情况,200名学生中发生过运动损伤的人数为191人,其中以足球项目受伤人数最多,共有43人,占受伤人数的22.5%;其次是篮球受伤人数为37人,占受伤人数的19.4%;排球受伤人数为30人,占受伤人数的15.7%。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191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伤的调查可以发现,对抗性越强的项目,损伤的人数越多,主要集中在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损伤人数共有110人,占总人数的57.6%。损伤的部位主要以软组织损伤为主,损伤的性质主要以软组织拉伤、挫伤及皮肤的擦裂伤最多。
  2.1中职学生运动损伤的专项特点分析
  为了总结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调查,从表1看,对抗性越强的项目,损伤的人数越多,这跟项目的运动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如足球项目,学生需要进行身体的合理冲撞、技术上的需要对抗,造成的损伤也就较多;而篮球项目对抗性强、娱乐性强,参加人数较多,加上场上变化快、身体接触较多、空中动作与落地较频繁,造成损伤也就多;如排球项目,损伤人数30人,占总人数15.7%;竞技性较强的田径项目,由于参加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所以损伤人数也较少,个人项目如乒乓球、健身、羽毛球等,虽然娱乐性较强,学生也很喜欢,参加人数也较多,但没有身体的直接对抗,且运动量容易控制,损伤几乎没有。
  2.2中职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与性质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按运动损伤的部位分析。其中以踝关节损伤人数最多;膝关节损伤人数次之;指关节损伤人数位列第三。在损伤者中,下肢与上肢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下肢特别是踝关节担负着全身重量,同时踝关节的关节囊前后松驰。这时维持关节稳定的机能也相对减弱。两侧副韧带牵拉过紧,当是受到内翻或外翻强大暴力时,即会发生损伤。
  
  由表3可看出,按运动损伤性质分类,所有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三大球,以软组织的拉伤、挫伤发生率最高,皮肤擦伤、裂伤发生率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3中职学生体育活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分析
  由表4可知,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是因学生技术动作不正确;其次是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不遵守运动规则、场地设备不好、思想上不够重视、注意力不集中、运动参加者身体状况不良和其他因素等。
  从调查中发现,损伤中因技术动作小正确,造成的运动损伤占第一位,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在学习一些新难度的动作技术或是体育锻炼时间不长的学生,他们在对动作技术掌握不熟练的情况下往往急于求成,违反了身体结构的功能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这样就容易发生损伤。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重视基本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规范、正确的专项技术。
  场地设备不良引起的伤害事故。在调查中,运动场地不平整而导致的损伤17例,占损伤的25%。运动场地不平坦、场地布局不合理、设备器材不良、学生不穿运动服、运动鞋或穿皮鞋、塑料底鞋等也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时进行体育活动引起的伤害事故。因学校场地少(特别是三大球,而参加人又多,学生往往利用课后、饭后、中午午休时间占领场地进行体育活动。由于当睡眠不足、休息不好、身体疲劳或受伤初愈时身体功能处于不良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剧烈运动或比赛。其力量、动作的协调准确性都会下降,这时如果再不注意生理卫生,就易导致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不足或没有进行准备活动,由于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机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微循环状态不良,肌肉伸缩能力、弹性以及关节灵活性均较差,动作不协调,这样就容易损伤,尤其是冬季与夏初季节,肌肉活动能力降低。关节活动能力下降造成损伤。
  
  3 结论
  
  3.1各种损伤中,以软组织拉伤、挫伤发生率最高,皮肤擦裂伤次之。
  3.2损伤发生在学生体育活动中,其中无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三大球最易发生伤害事故。
  3.3因技术动作不正确、场地和设备不良、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没有进行准备活动等而造成的损伤,占据了很大比例。
  3.4因人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弱点和某些项目或动作技术对人体的特殊要求而造成的损伤,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总之,因部分中专生对运动损伤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运动规则与动作技术要领掌握不当、运动负荷过大及运动组织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中专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运动损伤不仅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和体育锻炼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甚至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从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传授预防创伤技能和强化体育活动组织等方面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 建议
  
  4.1加强监督教育。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和医务部门,应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医务监督方面知识的教育,教会学生进行自我保护、自我监督的方法,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的变

化,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并将这些内容纳入理论教材。同时还须加强安全防护意识教育。在平时体育教学中,通过“健康专题讲座”等途径对学生开展“健康第一,安全至上”方面的教育,提高体育锻炼的理性认识,树立安全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
  4.2注重讲授运动规则和技术要领,体育教师在三大球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专项技术,切实了解并掌握运动规则、技术要领。教师应加强体育项目技术动作要领和规则的讲授,特别是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提高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减少在体育活动中因不了解动作的要求和规则致使技术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身体碰撞和出现不合理的动作,引起运动损伤的发生。还应及时传授运动损伤的防护技能,针对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和种类,开展一些防护知识讲座。例如:为了预防“运动性腹痛”的发生,学生应懂得在饭后或空腹时不能从事剧烈运动和运动前不能吃冷饮等卫生知识,还要掌握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中维持良好的呼吸频率、出汗后及时补充盐分和运动后做好整理活动等技能等。
  4.3定期检查场地和设备情况,应定期组织检查、检修场地、器材、设备安全程度,不断完善运动场地建设,更新运动器材、合理安排器材与场地的使用等措施,教育学生不穿皮鞋或塑料底鞋参加体育运动。
  4.4教会学生应对损伤的方法,教会学生处理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因为其手法简单,疗程短,恢复快,可减少学生的痛苦和预防并发症。
  4.5加强学生的全面训练,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的训练,以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注意加强易伤及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注意加强改善肌肉结构,增加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素质练习,提高抗运动损伤的能力。
  4.6教会学生如何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训练项目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对已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谨慎小心,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4分钟为宜。
  4.7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爱护集体、遵守体育道德和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良好道德品质。
  4.8注重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应重视运动损伤的调研,即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设施、运动技术技能、运动量等因素与运动性损伤的关系,切实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4.9加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调查结果显示,运动损伤多发于组织不太严密的课外体育活动和各类体育比赛,这说明体育运动的组织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的组织工作,特别是在运动项目的选择、各种技术的合理运用和运动量的合理控制等方面进行组织指导,从源头上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