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损伤调查分析,了解羽毛球运动损伤的特征,为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借鉴。本文以45名专业羽毛球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进行运动损伤发生率、发生部位以及损伤类型的分析。发现专业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位于膝、踝和足部,占比分别为36.17%、17.02%和12.77%;专业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有关节扭伤、肌肉拉伤以及骨损伤等,分别占比17.02%、10.64%和10.64%。结论为羽毛球运动员下肢膝、踝、足等部位损伤发生率较高;关节损伤和肌肉拉伤是羽毛球运动员的常见损伤类型,踝关节扭伤在羽毛球运动员中较为常见。
  关键词:羽毛球  运动员  运动损伤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b)-0058-03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ports injuries in badminton,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injuries in badmint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adminton athletes’ sports injuries. The research takes 45 professional badminton athlet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incidence, location and types of sports injuries were analyzed. Sports injuries of badminton athletes mainly lie in knee, ankle and foot, accounting for 36.17%, 17.02% and 12.77% respectively; Sports injuries of badminton athletes mainly include joint sprain, muscle strain and bone injury, accounting for 17.02%, 10.64% and 10.64%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knee, ankle and foot injuries of badminton athletes is higher;Joint injury and muscle strain are common injuries of badminton athletes. Ankle sprain is common among badminton athletes.
  Key Words:Badminton; Athletes; Sports injury
  羽毛球运动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在场地内重复进行蹬跨、起跳、启动制动、变速变向等活动,运动员躯干及下肢部位较易出现运动损伤。同时,上肢反复的击球,肩、腕等关节的损伤也非常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将会明显影响队员的竞技表现和日常训练。因此了解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点,对其运动损伤的防治和提高训练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羽毛球专业运动员45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子24人,女子21人。基本情况为,年龄(17.4±3.83)岁;身高(176.0±8.10)cm;体重(62.5±9.50)kg。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以“羽毛球、运动损伤”等为主题词,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羽毛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1.2.2 问卷调查法
  向江苏省羽毛球队运动员发放运动损伤调查问卷,对运动员的损伤情况包括损伤部位、损伤类型以及影响训练程度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同时,以羽毛球运动员的损伤特点为主题,对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访谈,了解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基本特点。
  1.2.3 数理统计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构成比采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
  在調查的45名羽毛球专业运动员中,18人无运动损伤;27人患有运动损伤,其中男子12人,女子15人,患病率为60.0%。
  2.2 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
  调查结果表明,羽毛球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位于下肢部位,其中膝关节的损伤居于首位,占比36.17%;其次为踝关节和足部的损伤,分别占比17.02%和12.77%。此外,羽毛球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侧别分析表明,多数为优势侧(运动员的持拍手侧),占比55.32%;其次为非优势侧,占比38.30%。
  2.3 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类型
  调查结果表明,羽毛球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类型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其中的运动损伤主要有关节扭伤、肌肉拉伤以及骨损伤等,分别占比17.02%、10.64%和10.64%。
  3  讨论
  本研究中的运动损伤调查结果发现,羽毛球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患病率为60.0%,与已有的研究报道相比,略低于之前相关的调查结果[1,2]。从运动损伤的发生部位来看,本研究调查发现,羽毛球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位于下肢相关部位,居于前列的部位依次是膝关节、踝关节和足部等,分别占比为36.17%、17.02%和12.77%。躯干和上肢部位的损伤患病率,相对低于下肢部位。与已有的调查结果相比,基本类似于相关的调查报道[3]。多数调查均表明,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位于下肢部位,居于前列的损伤部位包括踝关节、膝关节以及腰部等,但也有部分调查结果显示腰部损伤居于首位[4]。羽毛球运动过程中,下肢需要在场地上不断地进行前场、中后场直线以及对角线的移动,完成蹬、跨、跳等步伐动作,同时由于灵活多变的专项特点,下肢需要重复往返地快速完成加速、减速,起动、制动的动作。这些相对高强度、高频次的步伐动作要求,下肢的关节部位有良好的力量、耐力以及柔韧素质等作为支撑,某些关节或者肌肉的功能障碍,就容易造成相应的损伤出现。   此外,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还发现,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侧别主要位于优势侧(运动员的持拍手侧),占比55.32%,而非优势侧的损伤也占有重要比例,占比38.30%。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尽管羽毛球项目许多技术动作主要通過优势侧来完成,如各项技术的最后击球动作的完成,以优势侧的上肢来完成;网前的弓步接吊等,以优势侧的下肢来完成弓步动作等,但非优势侧的运动损伤也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这主要因为,非优势侧的下肢在许多技术动作的完成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下肢的启动,多数以非优势侧的蹬伸作为启始;后场的跳杀落地,以非优势侧的单腿支撑作为落地支撑动作等。因此,羽毛球运动员非优势侧的损伤预防也不应忽视。
  从运动损伤的类型来看,本研究调查发现,羽毛球专业运动员的损伤类型分布相对分散,其中主要的损伤类型有扭伤、肌肉拉伤以及骨损伤等。其中的关节扭伤主要为踝关节的扭伤,骨损伤包括骨挫伤、骨髓水肿等。调查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多数研究调查表明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类型主要包括关节韧带损伤和肌肉损伤,部分研究认为腰肌劳损是羽毛球运动员的主要损伤类型[5-8],而羽毛球爱好者中的调查发现运动损伤类型主要为肌肉损伤[5]。本研究的调查发现,踝关节扭伤是羽毛球运动员中比较普遍的运动损伤。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羽毛球运动灵活多变的下肢步伐,需要踝关节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度作为基础,侧向的蹬跨以及跳杀时的单腿着地等动作,对踝关节的稳定能力有着较高的挑战,简而言之,羽毛球的专项步伐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的身体训练过程中,对下肢大肌群的肌力比较重视,而小肌群的力量耐力等容易被忽视,踝关节内外翻肌力、平衡稳定训练相对不足。因此,踝关节损伤是羽毛球运动员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日常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强踝关节肌力和平衡稳定能力的训练。
  4  结论
  (1)羽毛球运动员膝关节、踝关节和足部较易出现运动损伤,损伤多位于优势侧,但非优势侧的损伤也占有重要比例,羽毛球运动员非优势侧的损伤预防不应忽视。
  (2)羽毛球运动员的损伤类型较为分散,主要有关节损伤和肌肉拉伤等。踝关节扭伤是羽毛球运动员较为常见的损伤,日常训练中需要加强踝关节的肌力和平衡稳定训练。
  参考文献
  [1] 李擎,王人卫,李建平,等.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 33(2):70-73.
  [2] 韩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征:23支球队120名队员资料[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5-67.
  [3] 汪永利,史和福.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创伤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7,33(10):52-56.
  [4] 李建萍.西安市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调查及常见慢性损伤致病因素的运动学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1.
  [5] 肖冰,赵雯.广州市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5):899-900.
  [6] 余长青,石鸿冰.羽毛球运动所引起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7-229.
  [7] Goh SL,Mokhtar AH,Mohamad MA.Badminton injuries in youth competitive players[J].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Physical Fitness,2013,53(1):65.
  [8] Shariff AH,George J,Ramlan AA.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among Malaysian badminton players[J].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2009,50(11):1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