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慧
[摘要] 该文围绕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阐述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准确定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并探析了以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 计算机 基础教学 能力培养
1 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它们都有一个自己的生命期,过了这个生命期就被淘汰。产品载体是会过时的,不可能用一辈子,只有融化在血液里的东西才永远有用,这就是学生自主获取计算机知识,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祯先生也曾明确提出:“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播现成的知识,而重开辟基本的途径,提供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以期学生有自动追求知识和不断研究的能力”。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长期有用的东西,终生受益的东西,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2 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及要求,着力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基础部分,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应该随着整个大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步发展,还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特点,着力于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应当从过去的操作技能过渡到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此,在具体教学中要重点培养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2.1 知识能力
以“应用”为主线,系统介绍计算机领域中一些主要概念和原理性的内容,使学生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应用技术实现的基本思路;并重点讲授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本方法,掌握本学科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操作能力
掌握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注意归纳总结一些规律性的常识,在实际操作中举一反三。
2.3 应用能力
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协作、创新精神。
3 探析以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
3.1 以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对于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极为重要。在教学中除采用电子教案外,还可利用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感染力。注意在课堂讲授、上机辅导、作业批改、辅导答疑等环节中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充分肯定。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去掌握计算机知识。同时还可以引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制作个性的QQ头像,创建有个性的QQ空间,QQ空间代码的应用,如何利用数据库知识为自己理财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图象制作及程序应用的热情,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机知识处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我们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关键看开头,它能起到“先入为主”的效果,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学习第一个软件时,我们不仅要介绍这种软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而且要通过一个软件的学习,向学生介绍软件的共性,如安装方法上的共性:菜单栏中都有文件、编辑、视图、工具、帮助等,在各个软件中作用是相同的;如何利用帮助,自学软件等等。虽然教师把学习软件的方法讲全讲透,会多花费一些学时,但是这种尝试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学生通过对一个软件的学习,掌握大部分软件的共性,对他们以后学习新的软件将不再有陌生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如何利用网络解决问题,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从课堂及书本学习范围拓展到更广大的网络,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方法先由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及难点,教师只要对疑点难点进行讲解。这样既节省了课堂的教学时间,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又使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3.3 正确运用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则是“观众”,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信息量小,不适合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基础理论探索性的调查研究,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书籍、网络及实践等途径获得新知识,教师发挥组织者的作用,把这些知识总结汇总,并引导学生将新知识应用到具体解决新问题中去。通过讨论、模拟、实验调查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代替简单的听课,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
3.4 加强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实验时,提倡探索式的实验方法。教师不要先告诉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设计,不少学生解决的方法会比老师的更好,即使错了,通过实验走了弯路,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鼓励学生对同一个实验结果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用不同的方法和路径,得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论;提倡通过实验去发现课本上以及课本外的理论和结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寻找规律。总之,通过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拓宽计算机应用和理论的知识面。这样既学到丰富的知识,又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3.5 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高度普及的今天,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仅仅掌握一些软件及简单的编程语言是很不够的,相反,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的培养却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在开始计算机基础学习时就要了解基本软件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综合实践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设计思想及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具备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研究及工作中更高层次地使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为使当代大学生具备应有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探索与现代教育环境相适应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为创造复合型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祝朝映.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10):56―57
[2] 蒋友明.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初探[J].现代技能开发,2003(6):38―39
[3]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7-10
[4] 上官子木.中美教育比较[N],中国教育与科学计算机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4543.htm